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4-05-22 11:31:58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汇编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指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我急忙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我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告诉我:“傻孙女,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你一装米,它往外漏,当然装不满。”我往下一看,让我大吃一惊,真的有一个洞!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一勺米进去,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但我却如获至宝,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发现已经煮爆开了,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比如中秋节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汤圆,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龙游,每当端午前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因为端午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糯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外婆求教怎么包制。首先把翠绿的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大红枣,流油的咸蛋黄,酱油腌制好的五花肉,糯米,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半窝,铺上一层调制好的糯米,加上枣子,金烂烂的咸蛋黄,再铺一层五花肉,最后铺一层糯米包出棱角,扎上棉线完工……粽子在外婆手里翻滚着,看着十分容易。可我总是包不好,最后一道四角形状的工序,可把我难倒了……

  完成包制,就剩下煮制,外婆说要放进锅时猛火煮大约1小时,接着文火煮30分钟。听这时间,可把我吓坏了。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外婆,还剩几分钟?”“外婆,好了吗?”“外婆,熟了吧!”……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时间到!”不等外婆走向厨房,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碗,筷。

  粽子煮熟以后,粽叶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的粽叶,只见金黄的米团里镶嵌着深红的玛瑙枣,红,黄,绿三色互相映衬,十分艳丽诱人。咬一口真是软软糯糯,溜光爽滑,三口两口吃掉一个,再来一个……

  端午的这天不只吃粽子,我们还有别的话动。这里这一天家家门上挂上碧绿的`艾草,菖蒲,洒黄酒,驱蚊虫,以求端午平安。更有趣的是街上会有卖香袋的,小巧玲珑还绣乎精致的图案,很是可爱,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满意足离开。

  我深深地期盼着,端午节的到来,因为一年里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们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美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地人俗称过年,我的家乡中卫,也不例外。

  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腊八饭里就全表现出来了。腊八这天用米、面、花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的“腊八饭”(俗称和和饭)。腊八这天也是当地数九寒冷之时,“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如果这天降了雪,就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这意味着,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男人碾米磨面,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帽,家里人杀猪宰羊,购置年货,宁穷一年,不穷一日。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都把灶神换成了新的`。

  从年三十起,商铺的工具、用具洗干净封存起来,戏班、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几天。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每个人的家乡应该都有一些特别的风俗。

  我的家乡——华港,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小镇。没错,这里有白墙红瓦,有小桥池塘,可所谓诗情画意。

  我们这春节前最热闹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们都会去买糖果等一些过年期间要用的东西,而晚上我们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并喝守岁酒,看春节联欢晚会。

  每次除夕,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会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并且我们里华人过节日最离不开的就是鞭炮了,在春节期间我醒来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们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排成几个小分队出去拜年,而我们回来会收获满满,会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就应该吃元宵(汤圆)。我曾经在一次包元宵中问过爸爸:“元宵节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这样跟我说道:“吃元宵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为什么是圆的吗?”我说不知道,他又说:“元宵之所以是圆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知道了吗?”我恍然大悟,说着说着奶奶已经将煮好的汤圆盛出了锅。因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觉这汤圆格外的圆,也格外的甜。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经典永流传,让我们把这种习俗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之幅员辽阔,民俗自然也种类繁多。东三省的面积虽不是很大,却占据了“鸡首”。在东北,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

  要吃饺子怎么办?上街买?不!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饺子,韭菜馅儿的、芹菜馅儿的、萝卜馅儿的、白菜馅儿的、猪肉馅儿的‥.....一应俱全。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走出房间,一出门就看见姥姥、姥爷正在厨房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我仔细想了想,却算不出这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耳朵里只有菜刀剁肉馅儿时碰撞砧板时发出的咚咚声。我走过去细细一瞧,只见姥爷正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卖力地剁着馅儿。手中的刀就似一条银龙,在屋外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转过身去,却见姥姥正揉搓着一个面团。面团已经变得白白胖胖,摸一摸,凉凉的.,软软的,很舒服。

  又过了一会儿,姥姥和姥爷都站到了餐桌前,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揪面球、擀饺子皮;另一个放馅儿,把饺子包好。姥爷手持擀面杖,把刚揪下来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无章,实则暗藏玄机,只一眨眼地工夫就“变”出了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姥姥接过饺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点馅儿进去,紧接着便用手指把饺子皮“缝”了起来。不知为何,姥姥总能舀出适量的馅儿,还能把饺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不禁赞叹起了姥姥、姥爷的手艺。

  又是一转眼的工夫,午饭已经上桌,饺子的香气侵袭着我,我下意识地拿起了筷子,夹了一个饺子,蘸了点蒜泥,一口下去,齿颊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个,只记得午饭过后,我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饺子是东北的一种美食,包饺子、吃饺子也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一个元 宝形的饺子中,蕴含了东北人民别具一格的民俗和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最能表现出这点的就是美食了。一个“王牌”的吃货,甚至可以吃出同一地点两个不同师傅做出美食口味上的差别。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最爱的当然还是家乡的`味道。来到一家新疆美食的饭馆,可能会有味道上的差距,但招牌菜肯定会包含“老三样儿”——抓饭,烤包子,烤羊肉串。如果没有这三种美食,那“王牌”吃货就会告诉你,这餐馆不是正宗新疆美食。

  我呢,最喜欢吃羊肉串。光看大厨做羊肉串,就是一种享受。羊肉串看起来制作简单,但其中可是大有讲究,厨师们先挑选新鲜的羊腿肉,非得“肥瘦相间”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挑好了新鲜的羊腿肉,就该考验厨师们”数学”好不好的时候了,若是数学不好,五厘米看成三厘米,切出来的肉一会儿笔帽样大,一会儿又跟指甲盖一般大小,串到一块儿既不好看,又不能保证一串烤肉在烤制的过程中成熟度相同,有的熟了,有的肉块还不熟你能有食欲吗?所以呀,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肉块都是差不多大的。切了肉块,串的时候也要注意,一般是五块肉,还要三瘦两肥,肥肉能保证肉串沾上作料,串好了,大厨们就一手拿着一大把串好的肉串,一手调试烤肉架上的炭火,把肉串放上去,直到烤的吱吱冒油,就可以撒上孜然、盐巴、辣椒面了,稍微烤一会,烤出作料的香味,肉也就熟了,可以出炉啦!

  吃前用餐巾纸把肉签子擦净,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香味扑鼻,这味道,简直是“此味儿只应新疆有,他乡能得几回闻?”

  家乡的美食让我永生难忘,这也是我对家乡众多风俗中最深刻的感受与记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能够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但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个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个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能够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个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能够VCD,在家里打开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能够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

  “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块,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搅和在一起。添上些许调味料,继续用筷子搅和,美味的馅料就完工了!看完爸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岗位,包饺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面皮,握在掌心中,馅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面皮对折,用手粘合面边。一下……两下……三下……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后一步——下锅!将一整都会叫来自己的亲朋好友,摆出十几张桌子,让那些做菜好吃的人来烧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员,她要做暖锅,因为她在村里算是暖锅烧的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阵一阵的菜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暖锅冒着热气,几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个桌上面,从高处看,可以用人山人海这词来形容,就像有人结婚时婚礼的样子。

  开始吃饭了,只见每桌的人打开暖锅的盖子,那正在沸腾着冒着香味的暖锅,看看就够让人口水直流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着,大匙大匙的盛着呢!

  吃完了暖锅,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坐在椅子上摸着那吃饱喝足的肚子,看着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获得电玩具呢。这表演一结束,热闹才开始了,成群的小孩子们拿着火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渐变小。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过春节时与众不同的分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是我很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没错,这句诗正是描写元宵节的。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此外,出门赏月、喜猜灯谜、观赏花灯、共吃元宵,这些都是历经岁月沉淀不变的习俗。

  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巧手做汤圆”的活动。一走进食堂,看到已经准备好的.原料堆满了桌子,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酒酿的香甜味,我们瞬间对制作美食的欲 望愈发强烈了。说干就干,大家洗净双手、挽起袖子便拉开了战场。首先当然是和面了。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水倒进盆里,十几双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紧接着就是最热闹的做元宵环节了。只见陈老师用手从刚才的大面团上掰下一小块儿,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长条,搁在台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体的小块状,“来来来,大家跟着我,每人先拿一块练练手……”我抓了一个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轻轻合上后摁住小面团顺时针轻轻打转。这玩意儿在我手里滚来滚去,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约莫过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开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个元宵会成功吗?“不错不错!”一旁的小王凑近着看。“咦,它怎么被搓成长的了……”同组的小罗看着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嘿,大家快看我的连体娃”,对面的小金一次搓了两个,直接拧成了一个“8”字……经历了第一个元宵的各种奇异事件后,大家开始慢慢摸着门道,不紧不慢地搓,小心翼翼地放。不一会儿,桌子上满满都是那白白的、玲珑的小元宵了。待水烧开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

  刚出锅的元宵,热腾腾、胖乎乎、圆溜溜、晶莹透明,就像一个个白胖小子,用调羹舀一个放入嘴里,甜滋滋、软绵绵的,真是美味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感谢学校举办做元宵活动,让我们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它更象征着我们生活的甜美、团圆和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而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的风俗。

  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春节了。在春节有着许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作为小孩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除夕团圆饭和放烟花啦!

  夜幕来临,厨房里大人们忙忙碌碌,在准备着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着都好吃,让人看了想要快点尝一口,我们小孩早已等不及了,于是经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们细细地品尝着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这香气在人们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样。

  团圆饭后当然少不了放烟花,只听见“呲——”地响了一声,一个个小小的火光从口子里钻了出来,又迅速地飞入天空,只听“啪——”的一声,就像那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绚丽,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着又是几声“啪——”,那几朵花朵又缠绕在一起,好不可爱。这花朵什么颜色都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紫的,颜色丰富多彩且不单调。甚至还有能变色的,看完了总要尖叫一声,真是热闹非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会出门买东西了的大孩子,因为下象棋而争吵不休的老孩子,提到正月十五猜灯谜,谁不是立时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呢?记得去年正月十五,我参加了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整个沁源城灯火通明,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吃过晚饭,我没有去看大型灯展,也没有去看放烟花,而是立马和爸爸跑到猜灯谜区我太喜欢猜灯谜了。猜灯谜区已经人山人海,聚集了许多猜灯谜爱好者。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进入现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狗回家了”打一字,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想,大脑一片空白,一时竟答不上来。我使劲地调动所有脑细胞,可丝毫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狗回家了,不就是突嘛,动物的家就是穴,狗又叫犬”听了爸爸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啊!

  人们熙熙攘攘,一直讨论个不停。我却不作声,只专注于猜灯谜,眼看一个又一个的灯谜被人们猜去,我也得加油了,争取得个奖品回家,让爸妈刮目相看。我接连攻克了几个灯谜,接着又一个,“石头旁边有块皮”,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肯定是破!”

  我正准备去兑奖品,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冥思苦想,就好奇的走过去,“罪该斩首”,这不是“非”吗?我帮老奶奶猜出了谜语,老奶奶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猜灯谜的活动真有趣,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的汉字。希望猜灯谜的活动一直都延续下去,把我们中华文化发扬广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在我的老家宁海,风俗那叫一个多,数都数不过来。

  比如“谢老爷”这个风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它是用来祭拜祖先的,另外感谢祖先之前一直保护我们,想让祖先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护我们。过程是这样的:先摆好一桌饭菜(不一定要全熟,但一定要一只鸡),再摆上一桌酒,往家里大门的方向插三炷香,再烧纸,拜一拜就行了。

  还有做麻糍,宁海的麻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宁海做的不是红糖麻糍,而是青麻糍和白麻糍。做青麻糍,首先要准备一盆糯米,煮熟后放入石缸中,再加入青米混在一起,边加水边用锤子锤,使它们混合在一起,吹半个小时后放在桌上,撒上松花粉,缩成长条,按成长方形,再用刀一段一段切下来就好了;而做白麻糍就更简单了,只要去除加青糯米和加松花粉就行了。

  盐蟹,一种等着就能吃的食物,顾名思义,就是用盐腌制的螃蟹,其做法也很简单,用盐把切成块的死白蟹腌起来就行了。我爸跟我说传说在古代,一位贵公子想吃蟹,于是他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店去吃螃蟹,他说:“小二,给我来一份煮甜蟹。”他还说:“一定要活的!”但那时正是黑夜,螃蟹都死了,但做煮甜蟹要一晚上才行,于是,厨师长就放了几把糖腌了起来,但那时他放错了,放成了盐。第二天,贵公子已经来了,早早地就拿走了还在腌制的盐蟹。到家后大快朵颐吃了起来,没想到,用盐腌制的螃蟹竟然如此好吃,很快全城都知道了盐蟹。这种盐蟹也可以避免浪费,也是一种节约的好方法!

  舞龙,一种很有技术的表演,一般分两种,一段和多段。宁海的是多段龙,可以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宁海的一些有趣的风俗了,你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在元宵节当天,悬灯结彩,阖家团圆,好不热闹。

  在元宵节那一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赏花灯了。

  我去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赏花灯。我刚一进门,就挤在了灯笼堆里。灯笼里的光源汇聚在一起,亮得我睁不开眼睛,纵使馆内在晚上没有上灯,这些灯笼也将这里照的灯火通明。这些灯笼里,有一群“大高个儿”挤在两旁,还有一群“矮冬瓜”堆在中间,它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一些穿了红色的衣裳,想让来的人都能注意到自己的红红火火;一些穿着蓝色的衣裳,显得十分稳重,才不像那群骄傲的红灯笼一样四处张扬;还有一些太害羞了,穿上了绿色的衣裳,配上火光一照,就看不见它的颜色了。再往远处走,有一群“兔子”灯笼,一个个的浑身雪白,在点上眼睛,抬起前爪,如果再配上一片草地,可真就与兔子无异了“真好啊。”一名老人望着“兔子”灯笼,不禁发出了赞叹;一名游人站在小灯笼边,安静地盯着小灯笼,仿佛在思考什么;一群小孩望着“兔子”灯笼,又蹦又跳的,玩得不亦乐乎

  望着这些灯笼,让我想到了诗人卢照邻写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关于花灯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伤人害畜,人们组织攻击它们。一只神鸟来到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们打死了。

  天帝知道后大怒。命人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人们受难,就偷偷驾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告诉大家。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一名老人出了主意,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放烟花,点上彩灯,天帝就以为大家都被烧死了。这招果然有用,大家都平安度过了这几天。

  在元宵节当天,是大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阖家团圆,共享欢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区不同不仅仅口音有差异、春节习俗的差异之大也令人惊叹。今年春节我们一起回妈妈家乡——四川,那里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真让我这个安徽人彻底震撼。

  一下车,街道上的餐馆不是火锅就是串串香,几乎没有农家乐、面馆之类的。最具特色的是这里的人们顿顿都离不开辣椒,由此“爱吃辣”成了四川人的标签。我们刚走进餐馆,外公就拿着装满辣椒酱的调味盘向我走来:“相宇,这个好,多吃点!”我看着满满的红红辣椒,头皮发麻,连忙拒绝,可是外公十分热情:“你看,四川人的娃娃,哪有不吃辣椒的呀?来来,尝尝嘛”讲的.我不得不接过盘子。咦?桌上摆着鸳鸯锅,四周还摆着四个细长的有底的洞,这是干什么的?装垃圾的?我正就准备向投垃圾。外公拦住我,向我解释说:“我们吃的是串串香,这些是放签子的,而这个鸳鸯锅是用来烫串串的。”“烫串串?”我又收获到了一个新名词。强忍着,吃了几口油碟,外公似乎很满意。没想到第二天,手上、胳膊上突然长了红色的疙瘩,奇痒无比,真令我难受,于是看了医生,医生却说是这里的湿气太重,要多吃辣。我终于明白,四川人为什么爱吃辣了。

  终于到了新年了,我迫不及待穿上新衣帽,准备给外公外婆拜年。厨房已经热气腾腾,没想到他们初一必吃的粑粑(汤圆)就等我们了呢!我心想,这可怎么吃惯呀,外公又一把拦住了我,只见外婆端上一碗汤圆粑粑(超级超级大)递给我,家里每个人都端上一碗站着一排,最后舅舅拿上一半的柚子皮,拿上三根点燃后尖尖的蜡烛插了上去,接着外婆双手合十,嘴里叨叨絮絮说着什么,外婆说完,外公也照做了一遍。我十分不解,悄悄问:“这是在干什么?”妈妈神秘的说:“这是在请过世的家人们回来一起过年,你也去拜拜吧。”我只得照样子做了做过了关。

  过年要发红包的真有意思啊,必须要说四川话才可以接红包,看着长辈们手里鼓鼓的红包,想着入乡随俗嘛,于是现场学着他们的口音,说出蹩脚的四川话,看着全家人哈哈大笑,我也乐在其中,多么美好的一天呀!

  在长久的岁月里,一代一代人传承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而我无论是四川还是安徽,都有我的亲人,我便热爱那里的土地和风情。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04-06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6-07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8-0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1-24

家乡风俗作文六年级12-0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04

家乡风俗初中作文03-15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1-14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5-0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03-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汇编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指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我急忙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我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告诉我:“傻孙女,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你一装米,它往外漏,当然装不满。”我往下一看,让我大吃一惊,真的有一个洞!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一勺米进去,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但我却如获至宝,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发现已经煮爆开了,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比如中秋节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汤圆,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龙游,每当端午前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因为端午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糯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外婆求教怎么包制。首先把翠绿的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大红枣,流油的咸蛋黄,酱油腌制好的五花肉,糯米,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半窝,铺上一层调制好的糯米,加上枣子,金烂烂的咸蛋黄,再铺一层五花肉,最后铺一层糯米包出棱角,扎上棉线完工……粽子在外婆手里翻滚着,看着十分容易。可我总是包不好,最后一道四角形状的工序,可把我难倒了……

  完成包制,就剩下煮制,外婆说要放进锅时猛火煮大约1小时,接着文火煮30分钟。听这时间,可把我吓坏了。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外婆,还剩几分钟?”“外婆,好了吗?”“外婆,熟了吧!”……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时间到!”不等外婆走向厨房,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碗,筷。

  粽子煮熟以后,粽叶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的粽叶,只见金黄的米团里镶嵌着深红的玛瑙枣,红,黄,绿三色互相映衬,十分艳丽诱人。咬一口真是软软糯糯,溜光爽滑,三口两口吃掉一个,再来一个……

  端午的这天不只吃粽子,我们还有别的话动。这里这一天家家门上挂上碧绿的`艾草,菖蒲,洒黄酒,驱蚊虫,以求端午平安。更有趣的是街上会有卖香袋的,小巧玲珑还绣乎精致的图案,很是可爱,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满意足离开。

  我深深地期盼着,端午节的到来,因为一年里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们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美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地人俗称过年,我的家乡中卫,也不例外。

  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腊八饭里就全表现出来了。腊八这天用米、面、花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的“腊八饭”(俗称和和饭)。腊八这天也是当地数九寒冷之时,“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如果这天降了雪,就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这意味着,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男人碾米磨面,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帽,家里人杀猪宰羊,购置年货,宁穷一年,不穷一日。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都把灶神换成了新的`。

  从年三十起,商铺的工具、用具洗干净封存起来,戏班、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几天。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每个人的家乡应该都有一些特别的风俗。

  我的家乡——华港,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小镇。没错,这里有白墙红瓦,有小桥池塘,可所谓诗情画意。

  我们这春节前最热闹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们都会去买糖果等一些过年期间要用的东西,而晚上我们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并喝守岁酒,看春节联欢晚会。

  每次除夕,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会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并且我们里华人过节日最离不开的就是鞭炮了,在春节期间我醒来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们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排成几个小分队出去拜年,而我们回来会收获满满,会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就应该吃元宵(汤圆)。我曾经在一次包元宵中问过爸爸:“元宵节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这样跟我说道:“吃元宵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为什么是圆的吗?”我说不知道,他又说:“元宵之所以是圆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知道了吗?”我恍然大悟,说着说着奶奶已经将煮好的汤圆盛出了锅。因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觉这汤圆格外的圆,也格外的甜。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经典永流传,让我们把这种习俗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之幅员辽阔,民俗自然也种类繁多。东三省的面积虽不是很大,却占据了“鸡首”。在东北,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

  要吃饺子怎么办?上街买?不!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饺子,韭菜馅儿的、芹菜馅儿的、萝卜馅儿的、白菜馅儿的、猪肉馅儿的‥.....一应俱全。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走出房间,一出门就看见姥姥、姥爷正在厨房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我仔细想了想,却算不出这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耳朵里只有菜刀剁肉馅儿时碰撞砧板时发出的咚咚声。我走过去细细一瞧,只见姥爷正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卖力地剁着馅儿。手中的刀就似一条银龙,在屋外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转过身去,却见姥姥正揉搓着一个面团。面团已经变得白白胖胖,摸一摸,凉凉的.,软软的,很舒服。

  又过了一会儿,姥姥和姥爷都站到了餐桌前,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揪面球、擀饺子皮;另一个放馅儿,把饺子包好。姥爷手持擀面杖,把刚揪下来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无章,实则暗藏玄机,只一眨眼地工夫就“变”出了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姥姥接过饺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点馅儿进去,紧接着便用手指把饺子皮“缝”了起来。不知为何,姥姥总能舀出适量的馅儿,还能把饺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不禁赞叹起了姥姥、姥爷的手艺。

  又是一转眼的工夫,午饭已经上桌,饺子的香气侵袭着我,我下意识地拿起了筷子,夹了一个饺子,蘸了点蒜泥,一口下去,齿颊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个,只记得午饭过后,我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饺子是东北的一种美食,包饺子、吃饺子也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一个元 宝形的饺子中,蕴含了东北人民别具一格的民俗和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最能表现出这点的就是美食了。一个“王牌”的吃货,甚至可以吃出同一地点两个不同师傅做出美食口味上的差别。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最爱的当然还是家乡的`味道。来到一家新疆美食的饭馆,可能会有味道上的差距,但招牌菜肯定会包含“老三样儿”——抓饭,烤包子,烤羊肉串。如果没有这三种美食,那“王牌”吃货就会告诉你,这餐馆不是正宗新疆美食。

  我呢,最喜欢吃羊肉串。光看大厨做羊肉串,就是一种享受。羊肉串看起来制作简单,但其中可是大有讲究,厨师们先挑选新鲜的羊腿肉,非得“肥瘦相间”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挑好了新鲜的羊腿肉,就该考验厨师们”数学”好不好的时候了,若是数学不好,五厘米看成三厘米,切出来的肉一会儿笔帽样大,一会儿又跟指甲盖一般大小,串到一块儿既不好看,又不能保证一串烤肉在烤制的过程中成熟度相同,有的熟了,有的肉块还不熟你能有食欲吗?所以呀,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肉块都是差不多大的。切了肉块,串的时候也要注意,一般是五块肉,还要三瘦两肥,肥肉能保证肉串沾上作料,串好了,大厨们就一手拿着一大把串好的肉串,一手调试烤肉架上的炭火,把肉串放上去,直到烤的吱吱冒油,就可以撒上孜然、盐巴、辣椒面了,稍微烤一会,烤出作料的香味,肉也就熟了,可以出炉啦!

  吃前用餐巾纸把肉签子擦净,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香味扑鼻,这味道,简直是“此味儿只应新疆有,他乡能得几回闻?”

  家乡的美食让我永生难忘,这也是我对家乡众多风俗中最深刻的感受与记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能够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但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个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个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能够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个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能够VCD,在家里打开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能够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

  “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块,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搅和在一起。添上些许调味料,继续用筷子搅和,美味的馅料就完工了!看完爸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岗位,包饺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面皮,握在掌心中,馅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面皮对折,用手粘合面边。一下……两下……三下……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后一步——下锅!将一整都会叫来自己的亲朋好友,摆出十几张桌子,让那些做菜好吃的人来烧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员,她要做暖锅,因为她在村里算是暖锅烧的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阵一阵的菜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暖锅冒着热气,几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个桌上面,从高处看,可以用人山人海这词来形容,就像有人结婚时婚礼的样子。

  开始吃饭了,只见每桌的人打开暖锅的盖子,那正在沸腾着冒着香味的暖锅,看看就够让人口水直流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着,大匙大匙的盛着呢!

  吃完了暖锅,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坐在椅子上摸着那吃饱喝足的肚子,看着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获得电玩具呢。这表演一结束,热闹才开始了,成群的小孩子们拿着火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渐变小。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过春节时与众不同的分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是我很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没错,这句诗正是描写元宵节的。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此外,出门赏月、喜猜灯谜、观赏花灯、共吃元宵,这些都是历经岁月沉淀不变的习俗。

  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巧手做汤圆”的活动。一走进食堂,看到已经准备好的.原料堆满了桌子,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酒酿的香甜味,我们瞬间对制作美食的欲 望愈发强烈了。说干就干,大家洗净双手、挽起袖子便拉开了战场。首先当然是和面了。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水倒进盆里,十几双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紧接着就是最热闹的做元宵环节了。只见陈老师用手从刚才的大面团上掰下一小块儿,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长条,搁在台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体的小块状,“来来来,大家跟着我,每人先拿一块练练手……”我抓了一个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轻轻合上后摁住小面团顺时针轻轻打转。这玩意儿在我手里滚来滚去,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约莫过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开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个元宵会成功吗?“不错不错!”一旁的小王凑近着看。“咦,它怎么被搓成长的了……”同组的小罗看着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嘿,大家快看我的连体娃”,对面的小金一次搓了两个,直接拧成了一个“8”字……经历了第一个元宵的各种奇异事件后,大家开始慢慢摸着门道,不紧不慢地搓,小心翼翼地放。不一会儿,桌子上满满都是那白白的、玲珑的小元宵了。待水烧开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

  刚出锅的元宵,热腾腾、胖乎乎、圆溜溜、晶莹透明,就像一个个白胖小子,用调羹舀一个放入嘴里,甜滋滋、软绵绵的,真是美味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感谢学校举办做元宵活动,让我们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它更象征着我们生活的甜美、团圆和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而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的风俗。

  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春节了。在春节有着许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作为小孩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除夕团圆饭和放烟花啦!

  夜幕来临,厨房里大人们忙忙碌碌,在准备着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着都好吃,让人看了想要快点尝一口,我们小孩早已等不及了,于是经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们细细地品尝着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这香气在人们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样。

  团圆饭后当然少不了放烟花,只听见“呲——”地响了一声,一个个小小的火光从口子里钻了出来,又迅速地飞入天空,只听“啪——”的一声,就像那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绚丽,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着又是几声“啪——”,那几朵花朵又缠绕在一起,好不可爱。这花朵什么颜色都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紫的,颜色丰富多彩且不单调。甚至还有能变色的,看完了总要尖叫一声,真是热闹非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会出门买东西了的大孩子,因为下象棋而争吵不休的老孩子,提到正月十五猜灯谜,谁不是立时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呢?记得去年正月十五,我参加了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整个沁源城灯火通明,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吃过晚饭,我没有去看大型灯展,也没有去看放烟花,而是立马和爸爸跑到猜灯谜区我太喜欢猜灯谜了。猜灯谜区已经人山人海,聚集了许多猜灯谜爱好者。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进入现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狗回家了”打一字,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想,大脑一片空白,一时竟答不上来。我使劲地调动所有脑细胞,可丝毫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狗回家了,不就是突嘛,动物的家就是穴,狗又叫犬”听了爸爸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啊!

  人们熙熙攘攘,一直讨论个不停。我却不作声,只专注于猜灯谜,眼看一个又一个的灯谜被人们猜去,我也得加油了,争取得个奖品回家,让爸妈刮目相看。我接连攻克了几个灯谜,接着又一个,“石头旁边有块皮”,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肯定是破!”

  我正准备去兑奖品,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冥思苦想,就好奇的走过去,“罪该斩首”,这不是“非”吗?我帮老奶奶猜出了谜语,老奶奶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猜灯谜的活动真有趣,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的汉字。希望猜灯谜的活动一直都延续下去,把我们中华文化发扬广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在我的老家宁海,风俗那叫一个多,数都数不过来。

  比如“谢老爷”这个风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它是用来祭拜祖先的,另外感谢祖先之前一直保护我们,想让祖先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护我们。过程是这样的:先摆好一桌饭菜(不一定要全熟,但一定要一只鸡),再摆上一桌酒,往家里大门的方向插三炷香,再烧纸,拜一拜就行了。

  还有做麻糍,宁海的麻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宁海做的不是红糖麻糍,而是青麻糍和白麻糍。做青麻糍,首先要准备一盆糯米,煮熟后放入石缸中,再加入青米混在一起,边加水边用锤子锤,使它们混合在一起,吹半个小时后放在桌上,撒上松花粉,缩成长条,按成长方形,再用刀一段一段切下来就好了;而做白麻糍就更简单了,只要去除加青糯米和加松花粉就行了。

  盐蟹,一种等着就能吃的食物,顾名思义,就是用盐腌制的螃蟹,其做法也很简单,用盐把切成块的死白蟹腌起来就行了。我爸跟我说传说在古代,一位贵公子想吃蟹,于是他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店去吃螃蟹,他说:“小二,给我来一份煮甜蟹。”他还说:“一定要活的!”但那时正是黑夜,螃蟹都死了,但做煮甜蟹要一晚上才行,于是,厨师长就放了几把糖腌了起来,但那时他放错了,放成了盐。第二天,贵公子已经来了,早早地就拿走了还在腌制的盐蟹。到家后大快朵颐吃了起来,没想到,用盐腌制的螃蟹竟然如此好吃,很快全城都知道了盐蟹。这种盐蟹也可以避免浪费,也是一种节约的好方法!

  舞龙,一种很有技术的表演,一般分两种,一段和多段。宁海的是多段龙,可以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宁海的一些有趣的风俗了,你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在元宵节当天,悬灯结彩,阖家团圆,好不热闹。

  在元宵节那一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赏花灯了。

  我去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赏花灯。我刚一进门,就挤在了灯笼堆里。灯笼里的光源汇聚在一起,亮得我睁不开眼睛,纵使馆内在晚上没有上灯,这些灯笼也将这里照的灯火通明。这些灯笼里,有一群“大高个儿”挤在两旁,还有一群“矮冬瓜”堆在中间,它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一些穿了红色的衣裳,想让来的人都能注意到自己的红红火火;一些穿着蓝色的衣裳,显得十分稳重,才不像那群骄傲的红灯笼一样四处张扬;还有一些太害羞了,穿上了绿色的衣裳,配上火光一照,就看不见它的颜色了。再往远处走,有一群“兔子”灯笼,一个个的浑身雪白,在点上眼睛,抬起前爪,如果再配上一片草地,可真就与兔子无异了“真好啊。”一名老人望着“兔子”灯笼,不禁发出了赞叹;一名游人站在小灯笼边,安静地盯着小灯笼,仿佛在思考什么;一群小孩望着“兔子”灯笼,又蹦又跳的,玩得不亦乐乎

  望着这些灯笼,让我想到了诗人卢照邻写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关于花灯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伤人害畜,人们组织攻击它们。一只神鸟来到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们打死了。

  天帝知道后大怒。命人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人们受难,就偷偷驾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告诉大家。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一名老人出了主意,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放烟花,点上彩灯,天帝就以为大家都被烧死了。这招果然有用,大家都平安度过了这几天。

  在元宵节当天,是大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阖家团圆,共享欢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区不同不仅仅口音有差异、春节习俗的差异之大也令人惊叹。今年春节我们一起回妈妈家乡——四川,那里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真让我这个安徽人彻底震撼。

  一下车,街道上的餐馆不是火锅就是串串香,几乎没有农家乐、面馆之类的。最具特色的是这里的人们顿顿都离不开辣椒,由此“爱吃辣”成了四川人的标签。我们刚走进餐馆,外公就拿着装满辣椒酱的调味盘向我走来:“相宇,这个好,多吃点!”我看着满满的红红辣椒,头皮发麻,连忙拒绝,可是外公十分热情:“你看,四川人的娃娃,哪有不吃辣椒的呀?来来,尝尝嘛”讲的.我不得不接过盘子。咦?桌上摆着鸳鸯锅,四周还摆着四个细长的有底的洞,这是干什么的?装垃圾的?我正就准备向投垃圾。外公拦住我,向我解释说:“我们吃的是串串香,这些是放签子的,而这个鸳鸯锅是用来烫串串的。”“烫串串?”我又收获到了一个新名词。强忍着,吃了几口油碟,外公似乎很满意。没想到第二天,手上、胳膊上突然长了红色的疙瘩,奇痒无比,真令我难受,于是看了医生,医生却说是这里的湿气太重,要多吃辣。我终于明白,四川人为什么爱吃辣了。

  终于到了新年了,我迫不及待穿上新衣帽,准备给外公外婆拜年。厨房已经热气腾腾,没想到他们初一必吃的粑粑(汤圆)就等我们了呢!我心想,这可怎么吃惯呀,外公又一把拦住了我,只见外婆端上一碗汤圆粑粑(超级超级大)递给我,家里每个人都端上一碗站着一排,最后舅舅拿上一半的柚子皮,拿上三根点燃后尖尖的蜡烛插了上去,接着外婆双手合十,嘴里叨叨絮絮说着什么,外婆说完,外公也照做了一遍。我十分不解,悄悄问:“这是在干什么?”妈妈神秘的说:“这是在请过世的家人们回来一起过年,你也去拜拜吧。”我只得照样子做了做过了关。

  过年要发红包的真有意思啊,必须要说四川话才可以接红包,看着长辈们手里鼓鼓的红包,想着入乡随俗嘛,于是现场学着他们的口音,说出蹩脚的四川话,看着全家人哈哈大笑,我也乐在其中,多么美好的一天呀!

  在长久的岁月里,一代一代人传承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而我无论是四川还是安徽,都有我的亲人,我便热爱那里的土地和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