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作文训练

时间:2024-05-21 10:15:04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经典作文训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1

  摘 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对这两点的认识,本文从积累素材、模仿特色、激发情感、读写结合四个方面,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做到有效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累;作文训练;有效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实际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涵养,整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整合的有效方法。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奠定写作的基础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重视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积累。对于词语的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乐于助人”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如“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句子的积累,可以从文中精美的句子、重点句子等加以积累,让学生进行摘抄、熟读甚至会背诵,让学生从中体会其妙处。久而久之,学生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奠定了扎实的写作基础,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写作特色的模仿是强化写作技能关键

  模仿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小学生处于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想要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借鉴其写作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运用,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可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并正确使用其写作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

  例如: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分别抓住了各个季节烟台海的特点来写的`方法,学习以总分总的方式成篇的写作技巧。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着重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两条写作线索,领悟写景不仅要抓住特点还应做到详略得当;教学《半截蜡烛》让学生感受在叙事中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等。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写作技能便能够得到提升。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三、内心感情的激发是丰富写作情感的路径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由此看来,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泵,汩汩不绝,反之,则如死水一样,文思呆滞,语言干瘪。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情感,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进行相似联想,不断思维发散,丰富自己的写作情感。

  例如:《轮椅上的霍金》教导学生需要重视科学,追求真理,并且需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运用自身的热情和力量解决现存的困难;《小草和大树》一文引导我们要学习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精神;《船长》一文教导学生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通过阅读教学,教师从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找到文章的灵魂,促进学生思考与发散,应用于写作中,观察和挖掘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件与精神,赋予文章最动人的灵魂。

  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曾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身边的人或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挖掘学生潜力,在促进知识与思维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强化写作技巧探究,更好的促进学生释放内心情感,实现学习--领悟--表达为一体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也强化了学生综合的素养,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2] 刘胜田.探索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老师)20xx(1):63

  [3] 余映朝.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56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2

  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3

  当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两看结合,即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倡导“自能作文”,即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我省(湖南)电教科学实验研究单位之一桃源县漳江小学潜心研究电教媒体与自能作文的关系,终于使小学自能作文电教模式脱颖而出,荣获湖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特等奖,并在“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为了进一步使获奖的课题成果转化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能力,湖南省电教馆于去年在桃源县召开了湖南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推广应用会。推广了小学自能作文的电教模式:“激趣导向----拓思激情----表达融情”。在提供给教师观摩的九堂自能作文示范课中都体现了这一模式。从这九堂课中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的现状。

  一、声像并举,注重感知的主体性

  心理学实践表明: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感知的多种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真清实感,说套话、空话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小学生虽然置身于现实生活,却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视而不见,打不开思路,无从下手。

  自能作文训练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运用电教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清境,较好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被深深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目标捐向上,调动了写作文的情绪。

  如一堂《介绍一种动物》作文训练课,上课伊始,“汪汪汪----,喵----,哞----呱呱呱----”当录音机播放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学生立即瞪大了眼睛,努力去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起来。而当电视----展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小猫、小羊、小青蛙……学生的耳之所闻转入目之所见,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至此,《介绍一种动物》的作文训练序幕已经拉开,学生已进入角色,教师只需轻松地驾驭训练的进程,让学生尽情地发言叙述说话。

  在《找春天》的作文训练课中,教师在节奏明快、曲调欢乐的《春天在哪里》的乐曲声中,投影展示一张张充满春天气息的投影片:百花盛开的公园,一片碧绿的田野,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桃树缀满了粉红色的花蕾……学生被绚丽多彩的画面吸引,??激发情趣引人入胜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兴奋的学习环境之中。

  “找春天”的教学目标不言而喻已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产生要表达的愿望。

  九节自能作文课都采用了多种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感知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抓住,对展现的情景、事物产生了兴趣。这种自能作文训练开端为下面所要进行的训练奠定了基础,充分显示了电教模式“感知----理解----表达”三个环节的独到之处,注重了感知的主体性,提供感知的表象,促使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

  二、纲要演示,突出训练的有序性

  自能作文训练的电教模式中有一个突出的标志,即“感知激情----理解动清----表达融情”的三环节。体现三环节的训练步骤是从整体入手,从低年级开始。

  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低年级侧重句子和句群训练,中年级侧重片断训练,高年级侧重篇章训练。在训练的要求上,一改过去的“从形式入手”而为“从内容入手”。

  在提供了思维的原材料之后,随之而来是叙述的有序训练问题。学生往往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记流水帐,无条理、无中心,二是写得不具体,抓不住主要事件。那么在《学记日记》和《晚饭之后》的两节作文课中采用电教媒体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障碍。

  在《学记日记》的训练中,老师运用自能作文的“感知----理解----表达”电教模式,在训练方法上来取先役影,让学生看到某某同学一天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件:(1)吃早餐;(2)参加升旗仪式;(3)做眼保健操,(4)看到小朋友打架上前劝阻;(5)做课间操,(6)打乒乓球;(7)搞卫生;(8)做功课;(9)看动画片,(10)睡觉。

  这一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在这一大堆的素材中哪些是有意义的。经过筛选,只剩下(2)、(4),当然可以挖掘的'素材还有(5)、(6)、(7)、(8)。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或感受深的事,都可以写下来,但不要写成流水账,把起床、洗脸、睡觉等琐事都写进去。可以叙事写人,还可以对某一 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关键一条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老师再根据学生们的发言,再投映日记的基本格式。

  要强调的是,记日记要能以小见大,从小事琐事落笔,在细节上描写逼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如果说《学记日记》用投影展示起了训练有序性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晚饭之后》这一课的训练中,则将作文写作中的“动词用准,神态描写要真,语言有个性”等要求用投影方式具体化。

  这一课的关键是表达。当学生看完一段录像,老师出示一段文字投影,让学生寻找描写圆圆动作的词汇:蹑手蹑脚、捧、叫、栽、揉、嚷……动作的动词用准了,把圆圆晚饭之后走进客厅的一系列事件维妙维肖描写出来,把一个调皮有心计的小女孩写活了。寻找描写爸爸神态的词汇:慢条斯理、悠闲……这种生动形象描写使作文语言富于变化、不呆板、不干巴。

  再如,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语言:圆圆棒着肚子,嚷着说:“哎哟!肚子疼死了。”爸爸慢条斯理他说:“让她去吧,说不上人家都等急了。”妈妈则反驳:“你们都这么阴阳怪气的,我不去了。”圆圆一听妈妈说不去了,立即说:“你不去了?!那我的肚子也不疼了。”这些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富有人物的个性。指导学生要丰富积累自己的词汇,使作文语言更丰富更生动。

  三、直观评阅,提高写作的反馈性

  这次观摩活动采用了投影讲评的方法,如前述的《晚饭之后》、《学记日记》,还有《植树》、找《春天》、《介绍一种动物》等作文训练课。

  采用投影进行作文讲评,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快刃。在短短的一节课内集指导、讲评、修改为一体,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其次指正见效快,学生作文中可能会产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发现后立即及时指正,学生比较对照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予以改正。

  二是“好”。投影作文讲评具有直观性,即写即评,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掌握作文中的优点,克服作文中的问题,提高结构布局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是“时。公开讲评,省时省力。老师批阅作文,一节课批阅5--8本作文,全班五六十本作文够老师一天的全部工作量。现在运用电教手段精讲细评,学生能及时修改,能及时提高,教师批阅省时省力,教学效果好。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4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1.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外练笔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是针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小存在的僵化和封闭的弊端提出来的。这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应试为小心,作文教学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四平八稳,内容上人为设置禁区,让学生走进思想的牢笼,语言多是假话空话套话大话乃至鬼话。学生在关乎前途命运的高考面前,战战兢兢,萎萎缩缩,不敢给思想松绑,不敢让心灵舞蹈,湮灭了个性,扼杀了创造。二是以教师为小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作”,作文教学设计理念都着眼于如何传授写作技巧,教学生怎样去写,很少涉及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须知切断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即便我们老师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学生呢?三是以课堂为小心,作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应命作文。也许有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但更多的时候,学生则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却不得起门而入。最终学生只能东借西凑拼成一篇交上去以敷衍塞责。试想这样一来面壁造车造出来的东西,又有何价值可言?封闭的作文教学,造成了高耗低效的严重后果,无法适应当代学生健康、活泼、创造性地发展的需要。

  这一切表明,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竭尽全力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把学生从狭窄的作文小胡同引向广阔的`作文新天地,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这是我们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中小练笔训练的研究”研究的初衷。

  2.立足于学生与教师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学生头顶,小学作文教学唯理性与模式化倾向日趋严重。作文教学排斥个人的生命体验,追求起承转合的整齐划一,其结果只能使作文千部一腔,千篇一律,让学生进退维谷,苦不堪言。之所以造成作文这种贫乏与痛苦的现状,主要是因为作文教学的金科玉律给学生套上了重重枷锁,从而窒息了学生身上的艺术创造的细胞。若要改变此种状况,就必须砸掉套在学生身上的重重枷锁,让花样年华的少女纵情舞蹈,让风华正茂的少男自由翱翔。还学生以心灵自由,还学生以思考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挥洒才情,张扬个性。

  从教师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教师认为作文无学,既然无学,也就无计可施,只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另外一些教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忧心如焚,也急切地想找到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却又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尽管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却所获甚微。分析其原因,即他们缺少理论学习,更缺少在理论观照下的对作文教学实践小所遇问题的思考,因此作文教学长时间徘徊不前。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想通过课题的研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同时,结合作文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以消除教师思想误区,普及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又是我们从“小学作文教学中小练笔训练的研究”入手进行研究的又一个出发点。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目标及其理论依据

  研究假设:课外练笔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是以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观念,实现写作内容的全方位开放,写作形式的开放,旨在探索课外练笔的一般规律,为作文教学提供可操作的范式,以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确立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丰富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辩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

  研究目标:

  (1)探究小学生自由写作实践特点

  (2)探究小学生自由写作心理特点

  (3)探究小学生课外练笔具体操作模式

  (4)探究小学生课外练笔的教育功能

  理论依据

  1.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看,知识经济社会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封闭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学生在自由写作实践小形成一种对自我、社会与人生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未来教育日趋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此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作文教学实施过程的基本原则。作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来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人本主义认为人总是现实社会小的人,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饱满的人性。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小。自由写作实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课外练笔小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释放自身的创造能量,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及研究的步骤

  〈一〉采用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下,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法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二〉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主要工作:

  1、进行文件检索,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

  2、进行相关调查;

  3、学习教育理论,明确有关的概念及其界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

  1、科研小组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每周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分析各学科期中考试,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月

  主要工作:

  1、进一步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理性地研讨我们的研究工作。

  2、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为整个课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3、提炼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

  〈三〉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组成员

  对象:本校五年级四个班的全体学生

  成员:xxx xxx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5

 一、趣味导入

  知道吹牛皮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不知道,那就看看小亮、小杰两个小男孩是怎么吹牛皮的吧!

  小亮说:“我家有一只大鼓,百里以外也可以听得到。"

  小杰说:“我家有一头牛,四脚站在江南,头伸到江北喝水。”

  小亮说:“吹牛吧,哪有那么大的牛?”

  小杰说:“说我吹牛?没有我这么大的牛,哪有那么大的牛皮来蒙你的鼓呢!"

  小编有话说:小朋友,这个小故事没有叙述语言,除了语言描写以外,也没有对人物做别的描写,可是,两个吹牛大王的形象却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可见,如果掌握了对语言进行描写的技巧,可以把人物描写得多么鲜活。

  知识点总结:“言为心声”,意思是说,语言虽然是从嘴里说出来的,但是,心里怎么想,才会怎么说。因此,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知识讲堂

  1、我吃着香喷喷的抓饭,不时地看表。大婶今天特别高兴,说:“姑娘,不要急!有你大叔送你回去。”我正要说什么,大叔悄悄对我说:“别推辞,她又要拿我问罪了。”大婶看大叔那模样,故意瞪着眼睛问:“说我什么坏话了? ”大叔一本正经把手一摊:“我怎么会在人生日这天说她坏话呢? ”大婶听了,“扑哧”一声笑了。我也笑了。

  讲解:这段人物语言描写将大婶和大叔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栩栩如生。大婶和大叔有共性,就是热情待人,因为他俩都要送“我”回去,但是,从大叔的话里知 道当家的是大婶,他不能违抗大婶的话,同时也见大叔对大婶的尊重。

  2、妈妈在卧室里整理床铺,一边冲着爸爸唠叨:“你看,你看,床上都是烟灰,你夜里又吸烟啦! ”爸爸笑而不答,只管在厨房里刷锅,洗碗……过了一会儿,妈妈对爸爸说:“大忙人,我今天上中班,这水池里的一大堆衣服你就承包了吧! ”爸爸笑嘻嘻地说:“老板给多少钱?咱先签个合同……"

  讲解:这段人物语言描写写出了爸爸的'多重性格特点,一是有抽烟癖好,对妈妈的批评有惭愧感,但妈妈说“又吸烟啦”,说明他屡教不改。爸爸是家庭主男,又刷锅、 洗碗,还要洗衣服,他没有过多抱怨,而且说话幽默。

  3、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 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 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 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讲解:这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我”的一段有趣的对话,他们各自把自己或对 方比作一样家电,可见说话都很幽默,他们各自承担不同的家务,却相互取笑。通过这 段对话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勤劳、欢乐、幸福的家庭。

  三、小试牛刀

  (一)读童话,回答问题

  《小熊盖房子》

  1、小兔向小熊多次请求帮助时,小熊总是回答“好的”,说明了小熊有什么优点?

  2、小兔说:“哇,小熊,你的新房子真漂亮!”,小熊为什么会说“什么,我的新房子?!”?

  (二)根据情景练习语言描写

  四、知识积累与拓展

  1、语言体现人的身份职业。不同的人,因为身份的不同,职业的不同,针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不同的人说出的话都有所不同。比如:

  哥俩闹分家,几天也没分清,就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里碗里分不清。”

  裁缝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 ,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

  车把式接过话茬说:“咱原先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我看就别在这里啰唆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说:“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正如厨师的媳妇所说,四个人说的话都体现了他们的职业特点,听上去是不是特 别有意思呢?

  2、语言描写有独白与对话两种形式。独白就是通常所说的自言自语,对话就是与 一个或多个他人一起说话。独白就是将心里想的用嘴巴说出来,自己说给自己听。而生活中的对话会很杂乱,在描写时注意围绕中心问题写。比如:

  (1)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 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勾称,我的角多 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这是鹿在自我欣赏时自己赞美自己的话,属于独白。

  (2)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 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这段父女之间的对话描写,体现了庆龄守信的品质,也展示了父女之间在“留”与“去”之间的矛盾,让故事更精彩。

  3、语言描写的提示语言可以在语言前,也可以在语言中和后,也可以没有,但没有提示语时不能影响人物关系的交代与读者阅读。

  (1) 提示语在前面。比如: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2) 提示语在中间。比如: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一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3) 提示语在后面。比如: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4) 不用提示语。比如:

  “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查理,你带给杰西的礼物是快乐,现在我把刀作为礼物送给你。”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6

  山林原野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雄伟壮观的高山峻岭;有绚丽多姿的平原旷野;还有风貌葱笼的森林树海。我们怎么来描绘它们呢?

  第一,要抓住特征。

  山,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还有陡峭惊险的峡谷;高原、平原、草原的景色亦有差异;田野、郊野、旷野的风貌也各不相同;森林山色各有千秋。怎样写出它们的风采呢?

  请看下列例段:

  抬头一看,顺着漓江的右面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山拔地参天,直上青云,仰头一看,差点把帽子都甩掉了。只见山这边,断岸削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直上直下,险峻陡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腰间盘旋。向下一看,江面竹筏上垂钓的渔人,只剩下一星墨点。

  这座山的特点是高陡、险峻,作者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高:"拔地参天、直上青云";写险:"断岸削壁、直上直下"。读来,真令人胆颤心惊。

  无数冰峰雪岸,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奇峰妙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

  这里运用四个比喻(也是排比)重点抓住雪峰不同姿态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冰峰雪崖写得栩栩如生。 [page]

  如果是在春天,你可以看到乳白色的雾笼罩着地面,你可以嗅到青草发芽的芬芳气息,你可以触摸到大地的脉搏跳动。--草原的春是朝气蓬勃的。如果是夏天,各式各样的花,都争着向你笑,笑得那么明朗;各种各类的草,都伸出娇柔而碧绿的叶子吸引着畜群;小河带着清风在满甸子上流过,用那叮叮??的话语向你夸奖改革后的草原。--草原的夏是热烈的。到秋天,山是浅黄或绛紫色的,河水是碧蓝碧蓝的,柞树的叶子火一样红,素馨花雪一样白,野艾的瓦灰,菅草的姣绿,野菊花的藕荷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草原之秋既娇艳又严肃,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季节。

  这个段落,描写的是草原春、夏、秋三个季节景色的不同特点:春天朝气蓬勃;夏天热烈明快;秋天娇艳金黄。具体而生动的写出了草原的绚丽风光。

  公路两边是漫无边际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中间,夹种了一些开着小红花的紫云英和正在开着小白花的莱菔花;更多的是黄澄澄的油菜花。田野的颜色真是绚丽极了。朝日正喷薄直射,长空中闪烁着万道金霞,给这彩色缤纷、香气扑鼻的田野,挂上了一层奇异的纱幕。

  这一段是描写田野的景色。重点突出了田野"色彩缤纷"的特点。

  上述例段,写的是高山、雪峰、草原和田野四种不同的景物,由于抓住了各种景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描绘,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生活经验曾告诉我们,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事物展现在眼前的形象、风貌就不一样。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只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观察、去揣摩,去体验,才能写出它们的多姿多态和斑斓色彩。

  请看看下面这些例段,是怎样对山林原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描写的。

  俯看足下,白云弥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从山脚往上望去,只见山腰上是形势险峻的悬崖,高不可攀,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炊烟,缠绕在山顶,山峰时隐时现。

  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放眼四望,平整整的水田,从脚下一直向远方延伸,好似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棋盘。山的一面是一片花果园,艳丽的花朵已经开满枝头。远远望去,是一团火,是一片云。

  刚刚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挑着无数个晶莹明亮的灯珠,在红艳艳的太阳照射下,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新开挖的河渠,流水淙淙,飘动着银色的浪花,远远望去仿佛在绿色的衣裙上佩戴了一条铮亮的玉带。村前新盖的一幢幢红瓦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里,更加显得五彩缤纷。

  山坡上,杂草却蓬蓬勃勃地长着,有时候还开出一些小花。杂草和小花,常常顶着许多滚滚欲落的露珠儿,轻风吹来,它们像孩子一样戏闹着,甚至发出阵阵细微的'动人心弦的嘻笑声。

  上述五个例段都是写山林原野的,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和层次各不相同。例(1)是"俯看"足下群峰;例(2)是"仰望"悬崖山峰;例(3)是"环视"郊野的景色;例(4)例(5)则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田园风光。段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静有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要注意时间季节的变化。

  大地风貌的变化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凌晨与清晨不同,早春与暮春不同,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更不同了。因此在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时应注意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起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带一般鲜红。草浪平息了,牧归的牛羊群,从远方草原走来。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在青青茫茫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转瞬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

  美丽的杨树林,是我们的乐园。冬天,白雪茫茫的日子,谁不喜欢钻到杨树林里来抛雪球呢?当你需要进攻或退却的时候,可爱的小树会伸出臂膀来,将你掩护;夏季,骄阳似火,无私的小杨树会挺直腰杆,勇敢地承受太阳的曝晒,把阴凉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凉爽的林子里追逐,散步,玩耍……;每当微风吹拂,杨树的叶子轻轻翻动,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

  例段(1)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草原上云彩、山峦、羊群的动态和变化;例段(2)描写的是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景色的变化;例段(3)则是以"我们的乐园"为中心,描写不同季节,孩子们在杨树林嬉戏玩耍的情景。由于抓住了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来描写,因而各具特色。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7

  【要求】

  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说写清楚。

  【步骤】

  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写作的范围是“一次”,写作的内容是“活动”。但文题对进行什么活动、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等都没做任何限制,因此,写作时还要具体拟个题目。例如:“记一次有趣的猜谜比赛。”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的各个发展变化的环节,尤其是有趣的环节要具体、细致地写,同时还要把参予活动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写清楚,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映写。

  3。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通过记叙一次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春游等;电视里我们也常常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智力游戏等。这篇习作的选材极广泛(学校、家庭、社会),但不能把我们所参加或耳闻目睹的活动全写进文章,应对文章的材料加以提炼、筛选、加工,把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怎样选择素材呢?

  (1)初选写作对象。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充分摆出来,通过比较、分析,挑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写作对象,同时拟出文章的标题。

  (2)再选写作要点、事例。选好了,就要仔细回忆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用笔一一列出来,根据中心决定取舍,把与中心有关的内容作为写作要点。

  (3)精选写作重点。写作要点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将其中最能表达中心的精彩情节作为重点材料来详写,同时安排详写的层次。

  4。指导说话、写作

  (1)口述指导。想一想,回答:

  ①你亲自参加过和观看过的活动中,比如,体育活动、联欢会、参观游览、智力游戏、电视大奖赛等等,对哪些最感兴趣?这些活动中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②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明白、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③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引导学生确定写作要点。)

  ④这次活动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要结合实际谈,不可过于牵强。帮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

  (2)指导写作。

  ①按事情的发展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注意记叙的顺序。

  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住重点写具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写好活动的一个主要方法。所谓“面”是指一定场合下的特定情景,包括人物、事件及人物的感受、周围的环境。所谓“点”指的是重点,是具有典型性的人、事及景物。点面结合,就是在写作时,能围绕中心,将活动的个体和群体,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做到详略得当。作为一次“有趣的”活动,其全过程当中总有精彩的部分,因此,写好精彩部分,写好精彩部分中参予者和观众中的主要人物,则是写好本篇习作的关键。应该说,写活动,没有写好其重点部分就算不上一篇好的习作。

  ③写出活动参加者或观看者的心情,以增强习作的感染力,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三个问题,可指导阅读下列例文:

  “黑衣服”智胜“黄衣服”

  周末的晚上最令人惬意了,因为每个周末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我最喜欢的《综艺大观》。瞧,《综艺大观》开始了。

  屏幕上出现了七个被蒙住眼睛的参赛者,他们背系小鼓,手拿鼓棒,站成一排,听主持人倪萍的“训示”:“现在讲游戏规则,互相用鼓棒敲打对方背上的鼓,被敲中者罚下场,最后一名获胜。”天哪!谁都蒙住眼睛,万一击住脑袋可怎么办?我替他们担心,手里竟捏出一把汗。

  “嘘——”哨音刚响,七个参赛者霎时活跃起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忽听“咚”一声,一个参赛者被罚下场,“咚”又一声,又一个参赛者被罚下场。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若大的赛场上只剩下两个分别穿着黑衣服和黄衣服的参赛者了。

  谁赢呢?我想肯定是那位穿黄衣服的叔叔,下去的五个参赛者中就有四个是被他击中的。他身材像只猎犬,跳起来像只飞燕。而穿黑衣服的叔叔个子低,手臂短。相比之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条件差远了。

  “黑衣服”也许知道“黄衣服”的厉害吧,慢慢退却到离“黄衣服”很远的地方,然后绕圈向前缓缓移动。而这时的“黄衣服”却大步流星地向“黑衣服”前进:5米、3米、1米……啊,到了!突然,“黑衣服”向左一拐,一个箭步朝“黄衣服”的背后扑去,“咚”的一声,鼓棒不偏不倚地落到“黄衣服”背后的鼓上。“哗——哗”,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怪!“黑衣服”怎么赢了?哦,原来“黄衣服”走起来呼呼生风,“黑衣服”是靠声音来判断“黄衣服”的位置的。

  “现在发奖,奖给‘黑衣服’同志一本《智慧学》!”倪萍响亮的声音响彻整个赛场。我想,如果下次“黑衣服”叔叔还参加这种游戏,他准还是优胜者,因为他善于以智慧取胜,况且又得到了一本《智慧学》。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观看电视节目中蒙眼击鼓的游戏活动时的情景,它给我们以下几点示范:

  ①写作顺序十分清楚,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②做到点面结合。既对“黄”、“黑”二人的智勇比赛进行具体描写,又概括介绍了所有参赛者的活动情况;既重点写出了“我”观看比赛时的心理活动,又概括写出了主持人倪萍的语言情态。

  ③抓住活动的特点,通过“我”的观感,具体描写了“黄”、“黑”二人比赛的情形,突出了“智胜”的中心。

  (3)指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4)根据提纲成文。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8

  摘 要:本文提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习作训练要走向开放的社会活动,作文题材要围绕生活的热点进行,语文教学围绕习作的好习惯引导,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注重创新。

  关键词:习作训练 语文教学 注重创新

  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地引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前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呢?

  一、习作训练要走向开放的社会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不能只是圈定在课堂上和书本中,也不能只靠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入生活。如: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写调查报告;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环保,通过习作去进行环境保护的呼吁;也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丰富的原野气息,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等等题材,不可能一一列举。但是不管怎么说,习作训练只有定位走向开放的社会,那才可能丰富多彩而更具有活力。

  二、作文题材要围绕生活的热点进行

  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作文题材,如记一个熟悉的人,记一次活动或写谁勤奋成才的一类题材普遍不感兴趣,而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近的题材,如班级里的一件趣事、我的成长烦恼、我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社会趣闻、网络流行等,觉得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有感需要抒发。同时,学生对一些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题材以及科幻题材,如环境保护、热点话题、我的家庭、长大后的我、克隆、网络……,兴趣都很浓。因此,教师在选择作文题材时,应注意多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热点,让学生习作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成为记录着他们生活印迹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把自己的优秀习作用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经常欣赏交流,使之具有成功感和幸福感。处于幸福之中的人是不会感觉到疲倦的,是激情洋溢的,是会出现灵感的。

  三、语文教学围绕习作的好习惯多引导

  1.大量进行阅读 通过不断地阅读,进行积累。阅读的过程既是吸纳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发联想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的精神会被引入一个审美的想象空间,他们在品评和欣赏中升华着自己的道德水准,提高着自己的文化功底,同时会更有效地激发着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作文起来也就不会费力费神了。

  2.引导学生勤于观察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是写作的生活基础。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文章细节会写真写活。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最好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易于携带的小观察记录本。随手而记,随心而写,自由自在,不作为必须,只是一个习惯。

  3.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做记录不仅可弥补记忆上的欠缺,最主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再说,记录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记录后,要提醒学生经常翻看,经常进行再思考,并把思考的记忆随手写下来,珍藏这些瞬间的灵感,进而为再创作做好铺垫。

  4.多练笔这是写作必需的过程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个谚语,也适用于学生的写作。学习是需要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断运用的过程,习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练,反复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正所谓“熟能生巧”吗。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记多写,养成习惯,并要经常组织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示,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向一些学生报刊杂志投稿,以此检验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继续发展。

  四、指导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习作提倡面批面改 老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针对优缺点进行详实具体的指导,其效果实不言而喻得。虽然很费功夫和时间,但从长远看是值得的,尤其是对那些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

  2.指导要“因材施教”,个性指导 无论写得好的学生,还是写作困难的学生,都要让他们在原有程度上有一定的提高。要让学生能“够一够,摘桃子”,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这对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非常重要,教师绝不可以忽视。

  3.教师在讲评时要关注有创新的习作 逐步把创新意识提到较高的位置,给具有创新思维的作文加高分,充分肯定,并指导学生具体赏析创新之处,这样成了习惯以后,学生作文才不会人云亦云,而会做到追求独到新颖。教师对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习作要认真讲评,耐心辅导,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文章中的“亮点”“新点”。

  4.多激励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热情。刚开始一定不要求全责备,哪怕一个题目起得好,一个标点用得漂亮,一句话有文采……都要及时肯定并表扬鼓励。“一个人只有喜欢,才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只有让学生不畏惧作文,并喜欢写,这才有了好的开始。喜欢的结果就是热爱,就是执着,就是一往无前。

  五、指导学生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小学生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叙述的不同人称和手法,加强表达的基本功训练。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练习第一人称写法,以及按时间和事情顺序来写的比较多,但长期局限于单一方式方法的练习,学生容易形成表达定势。如果变换叙述的人称(第三人称)和手法(顺叙、倒叙、插叙),即使是写同一题目和题材,学生思维和表达的应变能力都会得到新的锻炼和提高。2.鼓励小学生大胆选词用语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要鼓励他们大胆运用课内外新接触到的语言,不断提高表达效果。对学生选词用语方面的大胆尝试,教师要善于发现,热情肯定。如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写故事,鼓励小学生借用妙词佳句仿说仿写,鼓励小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造句,鼓励小学生运用叙述、说明、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做法无疑都有助于小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去写出一点新内容,抒发一点新感受,选材新颖一点,立意深刻一点,构思精巧一点,写法丰富一点,语言清新一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小学经典作文训练】相关文章:

拓展训练的小学生作文 怀柔拓展训练03-30

快乐的生存训练小学作文04-16

拓展训练的小学生作文01-30

拓展训练口号11-02

拓展训练激励口号07-14

拓展训练团队口号07-26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09-01

拓展训练活动总结11-27

训练工作总结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