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汇总(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点?
2、快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听清楚老师的的要求:
(1)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坐落在哪?
(2)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设计者是谁?
(3)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年代?
(4)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在世界上的影响?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座石拱桥了,你们呢?
二、 体会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请你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l 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50多米长,9米多宽。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6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2个教室还要宽。中间通过的是古代的大马、马车,两旁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真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再现这热闹的景象。
(3)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仔细找一找,赵州桥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桥有什么不同?而我们的赵州桥却完全不需要这些桥基或是桥墩就能横跨足有37米宽的桥面,多么有气势啊。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听老师的'问题,试着用你的朗读向我们介绍介绍赵州桥。
(1) 赵州桥有多长?有多宽?
(2) 这么长的桥,有什么特点?
(3) 大桥洞上还有什么?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可以读读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简单介绍原理。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课文的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了?
(5)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吗?
5、赵州桥的这几个设计优点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语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谁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组关联词语。老师也想读读,愿意和我配合一下吗?
6、赵州桥的建造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1300多岁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赵州桥能够稳稳当当地屹立于此1300多年就说明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创举。你现在就站在这座修建于1300多年以前的赵州桥上,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
三、 体会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读一读,这是什么句?
(2)什么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启下?
(4)教师说明用法: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因为它与下文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到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
2、同学们,现在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赵州桥边。美观的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数只龙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快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呢?请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读一读。
(1)你最喜欢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点读给我们听听。教师评价:
l 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句式将精美的雕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既然喜欢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吗?试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内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5)再试着背一背:
3、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在描写“双龙戏珠”的图案时还没有来得及具体描写呢,你能不能发挥想象,帮助作者把它描写具体呢?
4、长50多米的桥面上难道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展开想象,运用这样的句式,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学们。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6、我们知道,在石头上刻图案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此时此刻,面对赵州桥,你又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四、 总结全文
1、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以它雄伟、美观的气势引来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参观学习。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把对赵州桥认识都融入其中。
3、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赵州桥的风采,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还可以查阅更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2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
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
街市
情景
课后反思: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的反复读文不太现实,我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较好。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悠久的历史、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3.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会简要地按一定条理介绍赵州桥。
4.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字、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赵州桥”的资料、图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已经学了《孔子拜师》的故事和《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赵州桥》看看。(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物的文章。如果让你来介绍一座桥,你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如何为我们介绍这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1)出示词语:
赵县
安济桥
石匠
坚固
雕刻
智慧砌成
横跨
相互
抵着前爪
爪子
①读准第一行的字音,区别“县”、“具”在字形上的差异。 ②学习第二行中三个动词,理解意思。 ③区分第三行的多音字“爪”的读音。(2)读下列词语:
xiáo洨河
suí隋朝
桥dūn墩
chán缠绕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介绍赵州桥的,每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出每段要点。)
3.总结:一段话中,有些词语跟整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阅读时,抓住这些词语,能帮我们更快、更正确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读一读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
2.同桌互相提醒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重点指导:县: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
参:结构较紧凑,注意最后三笔方向、长短、间距。击:中间只有一竖。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赵州桥——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石拱桥?它怎么会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呢?它有哪些令人惊叹的设计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初感“宝贵”。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赵州桥的。 2.面对赵州桥,作者这样感叹到:(出示句子,齐读)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受到赵州桥的“宝贵”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赵州桥的“宝贵”之处。
二、品读感悟,读懂“宝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
出示:
地点:河北赵县洨河桥名:赵州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年代:1300多年
2.你能把这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吗?还能怎么说?(可以,变换词序。)
总结:有时句子中的词语颠来倒去,能合成不同形式的句子,但是句子的意思不变。
3.齐读第1自然段。(点评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了“1300多年”?体会“历史悠久”。)
过渡:1300多年,这的确是悠久的历史了。但我们知道在赵州桥之前肯定还有过很多很多桥。而它们为什么没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呢?看样子,只是说年代久远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州桥的宝贵,我们还得继续探究下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全段共几句话?整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6句,围绕第1句话来写的。)
2.这段中有个长句子,挺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
出示语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指名读,正音。
(2)如何理解这段中的“创举”?(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指“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感受“创举”。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种“创举”?
(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2)根据文字提示,让同学们画画这座桥。
(3)请学生上台介绍他画的赵州桥。
在学生介绍画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句话中每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无法将任何一个删除。(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赵州桥图片,看看你画的是不是与它相像。(出示赵州桥图片)
(5)教师: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座桥,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
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第2段最后1句话。)
②作者用什么词把该设计的作用连接在一起?(既又)
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请同学们用“既又”造句。4.感受“坚固”。
(1)教师: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1300多年。想象一下,这1300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
(2)交流想象。
总结:据统计,这1300多年,它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经淹到拱桥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人们担心拱桥会毁,然而它依然安稳地横卧在洨河上。赵州桥如此坚固,这都得归功于它巧妙的设计啊!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叹桥的坚固,还在感叹什么?(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来读读第3自然段,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十分美观的。(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2.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师:这些都是“龙”的图案,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等词语想象这几幅精美的画面。相信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
(2)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生动的.画面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3)能工巧匠们把石龙雕刻活了,作者把石龙写活了,你能把这些文字读活吗?读一读桥上这些精美的图案。
(4)(出示几幅生动的云朵图片)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你能把它们写活吗?
仿写: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所有的____________。
3.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3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文中是用哪句话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请大家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认识过渡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三、感情朗读,升华“宝贵”。
1.学了课文,你能简要介绍赵州桥吗?(提示学生要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深切感受到赵州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了?用自己的话说说:因为赵州桥,它表现了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
3.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自豪地齐读全文最后一段: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课堂小结。
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能从很多途径去获得它们的知识,你会从哪儿去了解更多的历史遗产呢?让我们去找找它们,读懂它们,相信你也会同今天学的《赵州桥》一样,了解他们的独特之处、宝贵之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赵州桥》的过程中,我首先抓住了“宝贵”一词,然后通过体会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分析了赵州桥的“创举”、“坚固”和“美观”,最后使同学们认识到赵州桥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从而回到“宝贵”一词。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同学们记忆深刻。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5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期末词语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多种类型的词语,及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种类型的词语
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一到十开头的数字词语)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学生边数手指边背诵:
一落千丈(一发千钧 一日千里 一事无成 一心一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三言两语三足鼎立) 四面楚歌(四大皆空 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六神无主(六亲不认) 七上八下(七窍生烟 七零八落)八面威风(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九归一)十拿九稳(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十指连心)
过渡:我们还学过许多种形式的词语,到底有哪些形式词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闯关
二、近义词闯关
1、出示近义词语,
(1)、齐读: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 著名——有名
居然——竟然 力量——力气 鼓舞——鼓励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明白——了解 快乐——高兴 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 骄傲——傲慢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2)、你会说吗?
特别——( ) 漂亮——( ) 高兴——( ) 缓缓——( ) 憧憬——( )
快活——( ) 五彩缤纷——( ) 辽阔——( ) 修建——( )
大致——( ) 眺望——( ) 拜访——( ) 欣赏——( ) 产生——( )
迎候——( ) 连忙——( ) 纳闷——( ) 茂盛——( ) 坚固——( )
小结: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些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在结构上,大部分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
三反义词闯关:
出示:指名读,齐读:
1、 左右为难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 ——————— ———————— —————————
2、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 ——————— ———————— ——————————
3、 舍近求远 积少成多 头重脚轻 ————— ——————— ——————— ——————————
4、 龙马精神 守株待兔 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我发现秘密:第一组是( ) ,第二组是( ),第三组是( ),第四组是( )形式
四、、固定形式的词语闯关:
1、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这是( )形式的
、2、 白发苍苍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 生机_______ 银光______
白雪 ________这是( )形式
3、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 —— — 这是( )形式
4.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 ———— ———这是( )形式
5.圆溜溜 胖乎乎 红彤彤 笑嘻嘻 乐融融 喜洋洋…… 这是( )形式
五.含“的”和含“地”的.短语闯关: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的国旗
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
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
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
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
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
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
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
六、各种类型词语
1、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
2、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杞人忧天 画龙点睛……、
3、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兴高采烈 喜笑颜开 心旷神怡 心花怒放 欢天喜地 惊慌失措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嬉皮笑脸 面红耳赤 呆若木鸡…、
描写人物心情的词: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描写花的词: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遍地开花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明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奇花异草
……
家庭作业
复习各种形式的词语,完成试卷11—23题
板书设计
义词特点:有一个字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
反义词近形式有三种:一二位置上词语相反
一三位置上词语相反
二四位置上词语相反
固定形式词语:ABB AABB ABAB ABCC 含“的”和含“地”词语搭配 ,成语,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词语 ,含人物神态,心情,四季,花开,学习等形式词语
认真复习,举一反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各种形式的词语进行了归类,让学生通过复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各种形式的词语。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读读,说说,议议,练练 相结合形式,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每复习完一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结,归结出特点,为学生快速的解题做了铺垫。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①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②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⑵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园去领略它的特别。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
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为什么?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园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四)课间活动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民族小学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民族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摇曳的凤尾竹……
民族团结——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读书,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有无“就”字的不同,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
(1)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3、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1)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4、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C、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然后同桌讨论,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和老师。
b、“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所在的地区的人。
c、这里的“我们”同时又是指包括我们同学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里的人。
三、感情朗读,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7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三、设计理念:
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大阅读教学观理念,拟按“自主—合作—精读—拓展”四个学习阶段开展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一)自主学习阶段: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①读正确;②读通顺;③读中思。
2.自学反馈:通过读课题,知道什么?读课文,知道什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相机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树多景美
分:春夏秋冬
总:大花园巨大宝库
(二)合作学习阶段: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讨论。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很深?组织议论。(这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2.合作成果交流。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三)精读学习阶段:
1.抓关键句、关键词精读片段,学习写法。
例: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这个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书上做上记号。(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抓关键词“抽出”“汇成”“淙淙”“映在”“原木”等细读品味,感知春景美,学习写法。
2.分小组精读,交流、展示(夏、秋、冬季节)。
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合作学习与精读学习阶段,视学情可有机融合。)
(四)拓展学习阶段:
1.学有所得:畅谈学习收获。
2.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词语替换练习):①我会说;②我会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2.结合本地(黄山、太平湖等地风景)实际,仿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课件出示词语,自读、领读,检查预习。
无论、实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陌生、逆风。
论、验、证、减、阻、括、误、确、陌;实、袋;途、超;概、测。
3.学习生字。
概: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个点;论:右边不要写成“仓”;试:右边不要多一撇;减:左边是两点水。
(三)深入课文,具体学习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标记,放在纸袋中,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它们。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
(2)梳理质疑。
① 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
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② 蜜蜂是怎样飞回来的?
③ 为什么有三只蜜蜂没有飞回来?
2.精读课文,探究深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个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①预设: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②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听说、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第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圈出)“无论……总……”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
(2)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又是怎么做的?做试验。
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语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为什么?
②预设:共四个步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
课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做试验的这句话。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
③师: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用曲线画出来。
④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过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
②交流汇报。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预设: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里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师:“也就是说”体会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分段朗读:把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读出来。
(4)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作者知道了蜜蜂无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由于当时科学设备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也谈到了他的质疑。那么,读完作者得出的结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也可以对蜜蜂说,对自己说,对同学说……)
(5)总结: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质疑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是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学习渗透在试验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书后关于蜜蜂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 贸(mào)易 琳浪(láng)满目 物美价廉(lián) 粤(yuè)菜 佳肴(yáo) 一应(yìng)俱全 海豚(tún) 清澈(chè) 闪耀(yào) 霓(ní)红灯 璀璨(càn)
应(yīng)该
应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 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看录相)
(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 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0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 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 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1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议一议。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⑶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⑵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⑸ 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五、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2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在友爱与团结。
五、课时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1课时 基础训练1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三.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四、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五、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d.配乐朗读这一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四、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八、小结
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快乐、幸福。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九、板书设计: 穿戴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校 好朋友
语言
2、金色的草地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 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八、总结课文、 升华情感。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九、 板书设计: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3、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天都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八、总结课文: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九、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3、爬天都峰 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高 陡)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4、槐乡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学会阅读
四、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五、教学准备:槐树、槐花图片。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①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②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八、总结课文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极的劳动,你会体会到劳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
九、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钩 槐米 换学费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板书:秋天)
2、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在建国以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
3、齐读课题。
4、过渡:那么,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
1、拼读生字表内的生字,注意字音、字形。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
huang bi xi lǚ yinhui jǘ jiang zi jin
北大荒 一碧如洗 几缕 映照 银灰 橘黄 绛 紫 锦缎
tou yang wen jia pang zhen
透明 (荡漾) 波纹 热闹非凡 豆荚 脸庞 榛树
ran shao ling
燃 烧 金黄 山岭
(2)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齐读。
3、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放课文录音,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读。
4、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课文用哪句话来概括?
齐读第六自然段。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2)全文共6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学习第一节。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学第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思: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物产丰富的?
3、交流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等词。
4、练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记忆生字。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碧紫燃。
3、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4
教材分析: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掌声的巨大作用。
设计思路:
作为中年段的阅读教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予以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我本着“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新理念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紧抓“掌声”二字,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法,构成完整的教学链条,以这个“亮点”照亮全教学过程。其次我以读、悟为主线,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读一段话为“窗口”,将这个“窗口”视为读法指导的发散点,培养学生透过这个“窗口”学会如何去读书;同时也将这个“窗口”界定为发散学生想象的窗口,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抒发内心情感,产生情感共鸣。最后,将课堂与生活有机整合。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1、学生简短的才艺表演。
刚才,同学们给予了表演者热烈的掌声。谁来说说你们接受别人的掌声(板:掌声)时心里的感受吧!
2、生自由畅谈。
我们今天学习的29课正与掌声有关,(板:29)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l、自读课文。
先自由地读读课文吧!遇上难读的字、句划下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并标好自然段。
2、认读生字。
本课有几个自然段?(5段)刚才大家边读边划,划出了不少生字,瞧,(出示有关生字的课件)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认读水平?(生认读生字)出示容易出错的几个词,再次练读。
3、小组合作读。有了这些小老师的帮助,相信我们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小组合作读读吧!想怎么读?对,可以一人轮读一段,也可以一起读,互相帮帮,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4、小组开火车读。比比看,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5、师:请大家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你能不能用书上的语言简单地介绍一下。
6、生默读。
7、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三、练写生字、词
1、认读书后要求写的生字。
2、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布置朗读,熟悉课文
1、导语: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老师还不知道同学们读的怎么样呢?我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
2、指名读。注意在他们读的时候你们思考一下:课文中哪一段情景最使你感动呢?
3、学生评价读书情况并交流。
二、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师:看来大家对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感受较深,那我们就先来看第三自然段吧。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共讲了几次掌声?(2次)两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板书:
掌声)
2、指名说。
(1)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A、指名说。
师:谁能读一读和第一次掌声有关的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可以想像出英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吗?从哪看出来的?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出英子当时的心情。
师:什么原因使英子犹豫、害怕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B、学生自学课文第1自然段。从这里能否看出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板书:自卑、忧郁、)指导朗读英子忧郁的心情。
师:是啊,英子虽然自卑、虽然忧郁,但她还是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同学们嘲笑她了吗?
C、指名读第一次掌声(抓住“热烈而持久”体会掌声的内涵)——齐读。
D、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呢?(对英子的鼓励。)就让我们把想说的话化作鼓励的掌声鼓鼓吧!
师:大家的掌声让英子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此时,她为什么要流泪?(她被同学们的掌声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2)演讲结束了,课文里又是怎样描写第二次掌声的?
A、大家齐读第二次掌声。
B、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对英子的表扬)
师:在掌声中,英子是怎么做的?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想通过这深深的一躬对大家说什么呢:(指名说),你是从哪感受到的?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呀!还别说,就从那次以后,英子变了,谁来告诉我们英子变成什么样了?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归纳板书:开朗、自信)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我真高兴。我还给大家带了英子的喜讯呢!想知道吗?英子来信了!谁想把她写的信给大家读读?
4、指名读——全班读。
三、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因为掌声,英子的心和同学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因为掌声,英子学会了微笑着面对生活,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小姑娘英子的关爱,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在此,我真诚地祝福她——快乐永远!假如你身边也有像英子这样的同学,你将会怎样对待他(她)呢?
1、学生自由畅谈。
2、师生同颂《掌声》
师: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生:
能唤醒人们坚强的意志!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清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金色的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启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和胆怯给淹没!
掌声是夜空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给照亮!
师:是啊,掌声是宽容的胸襟;掌声是充满爱的歌谣;就让我们把爱融入掌声中,献给那些需要掌声,需要爱的人们吧!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5
一、谈话导入
1、 师: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
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
2、 板书课题,齐读
3、 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 再读课文
思考:掌声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1、 指名说。
2、 先走进演讲前的小英。指名读一自然段。
理解体会、指导读。板书:忧郁自卑
英子的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读2、3小节,画出表现忧郁的词句。
3、 交流反馈
过渡:后来,英子变了,她变得怎样了?指名读第4自然段。
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原因让忧郁自卑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板书:掌声
4、 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
理解“骤然”。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掌声再次响起,此刻小英会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5、 读英子的`来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
交流
四、 升华
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下面我们就行动起来,写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送给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相关文章: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5-07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2-05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4-29
[热]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5-08
有你,真好初中作文01-10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15篇04-15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15篇)04-21
有你真好小学生作文01-21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05-16
有你真好初一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