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1
首先,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训练严重不足,许多学生不能写出合乎规范的记叙文,缺乏从现实生活中选材的感受力和敏锐性,不能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其次是学生记叙文叙事能力严重不足,叙事情节单一,平铺直叙,长于概述,短于描写,不善于营造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形象。造成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有高考指挥棒的引导,有教材编排的缺陷,有传统作文教学知识体系的滞后,有作文课课时不足的限制等原因。以人教实验版教材必修一为例,第一单元是现代抒情诗,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第三单元是当代叙事散文,教材中设计的四个作文训练目标分别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叙事选好角度、写人凸显个性和记事有点波澜。第二单元的古代记叙散文的篇目无法与叙事选好角度相对应。第三单元与写作训练写人凸显个性方面则不是很匹配。再者,语文教材记叙文写作部分指导性不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记叙文教学部分,涵盖了记叙文写作的几个重要方面,给语文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却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和学习的依据与指导,写作教学就变成了完全依赖教师知识积累和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优劣的偶然性较大。因此,要提高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由于小学和初中记叙文教学未能很好地完成课标的任务,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导致学生写作素材匮乏,情感表达不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体验过往的生活,学会选材的方法:要求学生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要对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感染力;要抓住感情的触发点,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抓住事理的感悟点,训练学生能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就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多阅读,特别是读一些经典小说,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曾经撰文《小说和记叙文》认为小说是记叙文的升华和深化,它是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最佳范本,小说综合了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手法,依托社会或自然环境描写,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些正是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中需要掌握并且欠缺的能力及技巧,以小说阅读促进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合理而有效。此外,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注重整体性,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包括写作前的观察与感受、写作、写作后的修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作文至关重要的前期的源头与后期的反思修正进行指导。
二、教给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技法
1、训练学生掌握记叙文构思技巧。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有巧设悬念、抑扬、亦张亦弛、铺垫蓄势等方法,巧设悬念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运用“抑扬”方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通过前后对比造成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杨朔的著名的散文《荔枝蜜》就是采用这种写作手法。写文章要讲究“亦张亦弛”。“张”,是指相对激烈的情节与场面;“弛”,是指相对舒缓的记叙与描写,采用“亦张亦弛”法,易取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蒲松龄的《促织》就是一篇张弛交错、波澜起伏的佳作。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要教会学生掌握记叙的顺序,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插叙、补叙、倒叙等手法,记叙顺序的转换处,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使文章眉目不清。
2、写出事件的波澜。无论侧重写人的文章,还是侧重写事的文章,都少不了写事件。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写出事件的波澜常用的方法有:突转法、悬念法、巧合法、误会法、抑扬法、一波三折等。这些作文的技巧,很值得学生模仿。各种艺术手法都源于生活,叙事之所以有波澜、有曲折,不仅仅是为了扣住读者的心弦,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3、学会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各种描写手法。训练学生拟题、开头、结尾的常见方法,文章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介绍写作动机缘由、倒叙开头、用故事开头、用名人名言或者诗歌开头、景物描写开头、议论开头,等等。文章结尾要刚劲有力,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性结尾,二是总结性结尾,三是启发性结尾,四是抒情性结尾。
4、以鲜活的语言取胜,学生习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语言通顺”,写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词汇贫乏,则句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则毫无趣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语言变得鲜活:锤炼动词、形容词、修饰语等;巧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引用名言警句,可以获得理性思辨之美;综合运用整句和散句,可以形成整齐、错综之美;巧用文言词汇,可以营造庄重典雅之美。各种手法综合使用,能让作文焕发出亮丽的光泽。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2
一、增加写作素材,注重经验积累
张中行说:“怎样才能够学会写?很多有志的年轻人以及不年轻的人,比如教师和学生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希望有谁能传授个秘诀,使学生不费力而言下顿悟。有没有这样的秘诀呢?有,只是不是不费力的秘诀,而是费力的秘诀,说来平常,是‘多读多写。”多读,要费时间;多写,也要费时间。所以是费力的秘诀。教师可将一些经典文章当做写作的素材,如课文中的历史常识、英雄人物和经典事例等,让学生全面认识人物的形象,感受人物心中所想,熟练地把这些“经典”变为自己腹中之墨,从而在理解层面掌握素材背后的深层哲理意味,为他们自己写作寻求一个主题的契合度。《语文读本》是一个不错的素材库,大量的优秀经典篇章可为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思想深度,从而使他们在进行记叙文写作的同时以今通古。司马迁创作《史记》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虽然达不到司马迁的水准,但是其“通古今之变”的手法可以借来一用。
二、培养写作情感,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简而言之,文就是抒心中之所感。一篇刻板、套式化的文章读起来味如嚼蜡,生硬无比。董旭午老师倡导的“生活化”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情感,这一点和无病呻吟大相径庭。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教授学生把他们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转化为笔下的文字,要让他们乐于把自己的真听、真想、真感受融入到语文写作中去。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才会是学生自己的文章,只有经过这种“真实情感”写作下的学生才会真正成长。作为读者,只有面对这种生活化的真挚感情,哪怕这种情感是稚嫩的,才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说说“自己最让母亲担心的事”。这样可以快速地带动学生对文章的认同感和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照猫画虎,引导学生学会仿写
文学同艺术一样,贵在虚实结合。古人作文也不全是自身经历的事,大都是对前人宝库的挖掘与同化。模仿并不等于抄袭,我们注重的是行文上的普遍规律,让学生认识到一篇记叙文应有的格式与技巧。拉辛认为自己的成就要归功于对古典的学习和模仿,他从索福克勒斯和欧力比德斯那里学到了艺术的精妙。矛盾先生则更是直接指出“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就像画画、书法在起始阶段都必须临摹才能学得基本要法一样,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取法乎上”,注重开发对经典文本的模仿练习,教给他们品鉴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要求学生仿写第6、7、8小节,学会运用丰富的颜色词、恰当的动词或者诗句,来营造记叙文的意境;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仿写语段。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模仿借鉴,最终在不断的练习中,打破拘束、大胆融合和创新,完成从有“法”到“无法”的飞跃,照猫画虎,写出自己的个性。
四、以评导写,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写作评价中,我们常常有一串惯用语:立意肤浅、选材老套、结构混乱、缺乏描写、语言苍白……这些“正确的废话”学生读来却往往无所适从。还有一些教师精批细改,面面俱到,又常常是“挑错式”的,这种处处问题的评价,往往吃力不讨好,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认真领会的并不多。张中行说:“多动笔与少动笔之间,或说精批细改与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批改之间,笔者是舍前者而取后者。这样做,大获得将是两种:意识效果会比较好,二是教师的负担会减一些,至少是松动一些。”记叙文习作的讲评,正如评价一个人,绝对不能面面俱到,往往是写意式的,取其“神”方能得其“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只要踏实走好每一步,就会筑成一座精美的楼阁。
高中阶段的记叙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面对高考,我们只有做好万分准备才会信心十足,而教好记叙文写作则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本文针对这一重要性,对高中记叙文教学和写作提出了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共同找出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应对策略,从而实际、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写作水平。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3
一、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要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应做好引导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应使学生对写作充满好奇,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具体而言,教师可从改变作文题目入手。例如,《记一件小事》和《记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类题目是传统记叙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训练题目,比较缺乏新意。如果教师将《记一件小事》和《记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改为《猜猜我遇到了什么事》和《一件你绝对想不到事》,这样比较新颖的作文题目易于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很多学生就会把生活中遇到的、出人意料又难以忘怀的事作为记叙文写作的素材。实践证明,比较新颖的作文题目更能激发学生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
二、培养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告别了儿童时代的懵懂,进入青春期,开始用自己的视角观望世界。平心而论,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可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很少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用心感悟生活,所以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致不能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结果写出缺乏生活热情的作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最终写出充满生活热情的作文。
1、观察生活
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情趣,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其实,大多数学生未能理解观察生活的意义,因此,他们的作文缺乏生活情趣。例如,一个学生在其题为《一件令我高兴的事》的记叙文中,写到爸爸妈妈带他到游乐场玩,当他们到达游乐园门口时,不禁被眼前热闹的景象所感染(……还没走进游乐园,我们就听到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待到我们走进游乐园,才发现游人真的太多了,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不禁被感染了……)。虽然作者提到游乐场人很多,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但作为读者却很难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那份喜悦。如果作者能在作文中写出看到的具体场景,那么文章就显得真实、生动了。可见,要让学生写出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例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有关热闹的小镇菜场(或丰富的课间活动)的简短视频,并要求学生对播放的视频进行描写。当学生完成这一训练内容后,教师可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描写段落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例如,描写热闹的小镇菜场。有的学生对整个菜场的热闹程度进行描写,有的学生选取菜场中的典型人物进行描写,还有的学生对小贩手里活蹦乱跳的鱼进行描写)。在全班学生交流过后,学生便能对观察和描绘生活有所感悟。
2、选择素材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择素材。例如,在以《我最尊敬的人》为题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很多学生可能会写自己的爸爸。那么,如何在文中体现爸爸的特点就成为写作的'关键。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其一,在生活中,爸爸做的哪些事令人印象深刻。其二,在工作中,爸爸有怎样突出的表现。其三,爸爸做的哪件事最令人敬佩。总之,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爸爸进行观察,并选取其中最具特色的材料作为写作素材。可见,要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且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要培养学生选择素材的能力。
三、不断学习
要写好文章,就要不断向名篇佳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名篇佳作,并从中汲取精华(例如,描写人物环境的好词佳句、交代事件的技巧以及组织文章的方法等)。其实,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并且最适合初中生阅读,所以教师可将其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本。
例如,在写题为《我的童年生活》的记叙文时,虽然很多学生对美好的童年生活印象深刻,但他们无法用文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鲁迅的散文名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寻找灵感(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增彩添色)。当然,教师也可指点学生从一些经典古文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在唐代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记》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颇具特色,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以增强写作能力。
其实,学生学习名篇佳作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布局,掌握写作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记叙一件事,更要指引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记叙一件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作方法。
四、掌握技巧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应避免过于直白地描写事件和抒发感情,也就是说,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基于此,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专题训练。具体有三点。其一,在记叙一件事时,可适当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这种手法就是穿插流动法。例如,在下雨的夜晚,一个女孩子在等公交车,在等公交车的过程中,可插入有关她内心感受的内容,以表现她的性格特点,并为后面的事件发展作铺垫。其二,以小见大是记叙文写作的经典技巧,这种手法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中运用得非常成功,因此,教师可在课文教学时,指点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技巧。其三,在记叙文写作中,画龙点睛、欲扬先抑等技巧也颇具意义,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引入相关概念,更要培养学生善于掌握写作技巧的能力,以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最终更好地运用文字抒发情感。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4
想要写好记叙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观察,平时还要多读些课外读本,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在写作之前需要多多思考、多多准备、多多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动笔之前关键是要审清题
在动笔写作之前,需要认真地看题目,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研究。审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地明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以及主题要求。另外,还要明白题目要求写出的重点是什么,即关键点是什么。很多题目当中都藏有关键词,这样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眼”,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把它找出来,这样也就能找出写作的中心思想围绕点。这样才不会跑题。有的题目很是简单也比较模糊,我们更要认真找出关键词,领会其含义。另外,在题意搞明白后还要明确写作的体裁。碰到半命题的作文,我们还要对已给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明确规定之后还要填充另一半的题目,这样把整个作文题填充完毕后通读一遍,看是否连贯,是否符合材料要求。
二、选择材料要慎重不跑题
在审清题意并且定好中心思想后,需要选择好材料。选择材料要慎重,要取舍得当,要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对于那些无关中心的材料要放弃,不能因为喜欢而选择它。
选择材料时候要注意:材料要具体真实和独特。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亲眼所见所闻,这样才能反映我们的真情和实感。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联想是可以的。写作文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有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把主要的写具体,所以,材料也一定要丰富和具体,这样文章才能具体且生动。材料有很多,但是对于那些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出彩。
三、列好提纲省时省力
一旦确定了中心,并且选择了好的材料,那么对于这些材料要怎么安排才得当,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这样都要好好地进行构思,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我们应该列好提纲,这样对于整体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不会顾头不顾尾,省时省力。
写作提纲可以分为:写作的题目、中心思想和表现重点以及段落的安排等。
编写提纲时候需要注意:
(1)时刻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
(2)要沿着一条合理的线索思路进行布局,或是时间线索或是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是人物出场的前后顺序。
(3)要时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对于哪些需要详写和略写,对于怎么开头和怎么结尾都要认真考虑。
写记叙文需要作者的用心创造,按照科学合理的办法,经常训练,还需要时常总结优缺点,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思想,这才是写作的目的。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5
一、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抒发真情实感
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请看下面例文:
“爹正在屋檐儿下给牛拌料,冬天里山坡上没草,要在家里喂养。
他给牛料桶里兑上热水,又丢把盐末。这才伸手试试水温,并把指头放在嘴上伸出舌头尝尝成不成,他做这些活一贯非常认真,总觉得牛干了一年活,冬天里难熬,不能亏待它们。爹常说牛是庄稼人的半个江山,虽不会说人话却通人性,也是隶里一口子,要以心换心。平时犁地赶车,爹手里的牛鞭子总爱在空中绕来绕去,轻易不抽在牛身上。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选自《乡村情感》张宇著)
给牛拌料,这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常的劳动瞬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这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有多少同学曾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呢,他们总是关注着那些新奇事物的出现,挖空心思地去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到平凡的生活中,盯在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呢?所以,只有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察事物,从平凡琐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才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捞到作文的珍珠。
二、指导学生善于提炼新颖深刻的哲理,为文章画龙点睛
写文章应该说理,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要想文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在记叙的小事中提炼出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或科学道理。如上面的例文片断,从父亲给牛拌料的平凡小事,由父亲那认真细致的动作而产生联想。从中提炼出“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这样深刻的哲理来。可见,最平凡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最后一段写:“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理,是记叙文的灵魂,因此,写文章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要想作文成功,必须在“理”上多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作文中巧妙转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救文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然索然无味;如果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吸引读者。在作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人称转换,内容转换、主题转换、表达角度转换、顺序转换、思维转换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习作叫《迟到》,叙述的顺序是: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做家务,因此行为显得有点怪异,早上常常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经过调查,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作文交上来后,我就叫他将作文的材料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尽量设置一些悬念,使文章能引人入胜。第二天,他把作文交给我,果然,他将材料的顺序调整了一下,还把题目政成了《跟踪》,首先写这位同学行为怪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反映放学后经常不在家,接着写老师带着疑问在一天的清早来到这个学生家的附近跟踪这个学生。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去帮孤寡老人做家务了。到此,悬念解开,真相大白。经过这样重新安排。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虽然题材旧,但是其情节安排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结尾尤为新颖、别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还有一次,我安排了作文《我的老师》叫学生写,一般人都知道,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题目太旧,能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过了,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等,很难出新。但有一个同学却写了讲台下的老师,写了老师的课余生活,如何与学生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从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物特征。展现了课堂教学下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这种思维的转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注重评讲,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写得差的同学,也要呵护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评讲作文时,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表扬,并对一些作文的选材、写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6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思想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的综合活动。记叙文是初中语文作文题材中最常见、最常用、最重要的类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清晰程度有重要作用。但从传统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一提到写记叙文就头痛不已,逐渐丧失了对记叙文写作的热情。如何让学生爱上记叙文写作,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事件记叙、细节描写、叙议结合和佳作点评等四方面,深入剖析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生活观察员,事件巧记叙
著名作家艾芜曾说:“写作,就是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写好一篇记叙文,需要时刻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初中学生写作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精彩亮点,清晰记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训练主题是“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师安排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来写一篇记叙短文作为练笔,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授事件巧妙记叙的重要性和主要方法。有的学生写到:“我的英语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可以散发出神奇的力量。当我们学习认真努力时,他的眼睛就像新月一般弯弯的,含着赞许的笑意;可当我们调皮时,他的眼睛好似可以喷火一般,眼睛瞪得如铜铃,吓得我们不敢造次。”教师将这段生动的记叙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该位同学说:“我是英语老师的课代表,平时和他接触的比较多,就观察比较细致。”可见,学生只有做生活的细心观察员,才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亮点,并且有条理、有顺序地将事件或人物描述清晰。指导学生事件巧记叙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根基。
二、课堂有心人,细节巧描写
我国古代大文豪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记叙文的好坏取决于文章表达情感的程度。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是由于抒发了自我内心真实的至真至诚的情感,而真实情感的抒发往往不在于文中的直抒胸臆,而是蕴藏在精炼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心传授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尽量做到借助细腻的生活细节,抒发真挚情感。
例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有感而发”,要求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文章的细枝末节处都能体现深沉的情感。教师在这次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母亲做家务的一天,并有感而发写一篇记叙文。学生佳作频现:“妈妈那一双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为我们一家洗洗涮涮、洗衣做饭,从不停歇……也许妈妈手掌的辛劳,只有她那两鬓的银丝知晓得再清楚不过了。”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双鬓的白发这些细节描写,使学生对母亲的爱和关心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细节藏情,感人至深。教师指导学生巧妙描写细节,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关键方法。
三、深沉思考者,叙议巧结合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具备恰当适度的议论点睛,为全文深化感情。但从现在的教学实践来看,一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无法恰当抒发感情、深化议论。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时很容易偏离记叙文写作路线,将议论作为写作主体,而记叙却弱化。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醒学生、纠正学生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写的事件表面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做深沉的思考者,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深意。
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训练“说真话,抒真情”中,教师指导学生巧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深化文章内涵。初中学生思维转速很快,理解能力较强,在此次作文训练中,学生的习作都有意识地增加深化议论的点睛之笔。学生在《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妈妈为生病的我在医院跑东跑西,最后我痊愈了,妈妈却病倒了。在最后深化议论时,学生写道:“那一次,我深深地感悟到母爱的伟大,那种伟大不是久旱逢甘霖,而是润物细无声。”精彩的点睛之笔,使文章增色不少,成为叙议结合的佳作典范。教师注重学生写作的叙议巧结合,是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师生互评组,佳作巧点评
一篇好的学生习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次的磨合和修改。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习作的点评,使学生从有限的写作中得到无限的写作启发。初中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师生互评组,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修改作文,能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例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专门安排一堂课进行师生互评,让学生之间交换习作进行点评和修改,教师分别给予可行性建议。有的学生记叙人物只注重外表描写,没有具体事例和议论深化,教师和学生就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帮助该学生润色升华文章。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心目中的佳作标准,学生也能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精粹。佳作巧点评是记叙文写作教学开展的助推器。
总之,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事件巧记叙、细节巧描写、叙议巧结合、佳作巧点评,从学生写作的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助力于语文写作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7
一、积累素材,勤于练笔
在小学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其根本宗旨是: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正反对比、表达见解,学会欣赏、勤于记录。其基本方法有三个:一是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如公共汽车站、社区和公园等)仔细观察不同的人对某些事情的不同态度,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能力。例如:有的人看到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等现象会及时制止,而有的人会视而不见。二是教师可要求学生评价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或令人痛心疾首的恶虐事件,以使学生在正反对比中表达个人的独到见解。三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不胜收的自然景物,并记录观察所得,抒写情感体验。只有持之以恒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才能逐渐养成勤观察、细体验和常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二、借鉴教材,间接体验
在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使学生间接体验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再要求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味生活的真谛,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终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例如《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在完成《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后,我设计了“安塞腰鼓演出记”和“安塞腰鼓观赏记”这两个作文题,要求学生任选其一,以演出者或观赏者的视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演出安塞腰鼓的经过及体会(或观看安塞腰鼓演出的经过及体会)。
可见,通过借鉴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仅可引导学生间接体验社会生活,欣赏艺术风采,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为学生开发记叙文写作的生活源泉,更能引导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通过重组和转化等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为了让小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轻松、活泼、愉悦、和谐、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具体做法有三个:一是关爱学生,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无限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三是引导学生解放思想,放松心情,在记叙文的写作中畅所欲言。
例如,在指导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写作前我反复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诸如,家乡的景物或民俗风情等),并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真实反映家乡的面貌(贫穷或富庶,进步或落后),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是热爱还是失望等)。结果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歌颂家乡的美丽风景、丰富物产及淳朴民风,并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的学生恳切叙写家乡的物质匮乏、封建迷信盛行及生态环境遭破坏等状况,并表示长大后要改变家乡面貌,带领家乡人民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四、“活”的教学,妙笔生花
在小学记叙文写作中,如何使教学“活”起来,方法有两个。其一,“文无定法”和“文而有法”。虽然记叙文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写文章应有其内在的章法。例如,指导学生以“记一件有趣的事”为题写记叙文,具体应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紧紧把握“有趣”这个关键词,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精心选择材料、认真组织材料,审慎梳理文章的结构;二是通过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精心描述这件事的“有趣”之处,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共鸣。其二,“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具体方法有三个。一是教师应鼓励写作态度好、卷面整洁的学生。二是教师应将优秀的学生作文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供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三是教师可将特别优秀的学生作文推荐给报刊,以便为学生创设分享写作成功喜悦的平台,最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逐渐走向记叙文写作的成功之路。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8
1、回想能力的培养
回想的目的性,即指整个回想活动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目的或主题来进行。从写作理论来讲,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能够始终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尤其在初中低年级,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应该看学生会不会围绕一定的目的来想问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作文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而空到长而杂,再到短而精(或长而精)的过程。而在初中生的篇幅由短向长发展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内容拉杂,甚至跑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应该重视回想目的性的训练。具体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想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写的习惯,即在动笔前先要想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应该用哪些事实材料。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先把想的主题和材料分点列在题目之下,然后再动笔成文。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会在头脑中明确地树立起主题意识,使自己所进行的回想活始终紧紧地围绕着思维目的或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一篇新课文,我们不要急于先进入课文本身,而要仔细把玩文章题目,辨文体,识题眼,明轮廓,且要求学生掩卷思考:如果我写此文,到底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口述后,再指导对照课文,从中明白,自己的思路有什么缺点,怎样纠正,又有什么是连作者都没想到的,等等,将这些及时地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反复历练,审题能力势必提高,写作思路也会慢慢打开。
2、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能力在再现性形象思维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记叙文写得好不好,与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联想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学生能够运用联想拓宽思维的广度,强化所表现的主题。如果我们把回想(无论以时间还是以空间的转移为序)称作一种纵向思维,联想则是一种横向思维。它可以在纵向回想的某几处找到附着点,如同树干旁生的斜枝朝着四周生发开来。这就使思维由单向变为多向,使思维的广度得以拓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的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父亲教捕鸟的'故事,即是这种联想式的拓展。像《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这样的记叙性散文,这种联想运用得更多。联想不仅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而且可以强化所表现的主题。例如《荔枝蜜》中由荔枝密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辛勤的采花酿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正因为联想在记叙文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的回想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向着联想能力发展,这既是学生再现性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记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在各种联想方式中,尤其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因为它会使人们从相联系事物的特定关系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强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在联想训练中把它们作为重点。
二是教学生善于运用联想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联想在记叙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用所联想的他事物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例如《茶花赋》中用“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的对比联想说明云南的春天“脚步儿勤,来得快”;又用对“滇池的水”的相似联想说明华庭寺春色之深。如果教学生能够由所叙述的本事物出发去联想与之相关的他事物进行对比或类比,就会更加突出本事物的特征或隐含的道理。至于运用联想来修饰本事物,这在记叙文中运用得更多,尤其是大量的比喻句,无不是相似联想的结果。不少学生不善于修饰,文章缺乏形象感,这不能单纯地从修辞方法上看问题,应该更多地从联想能力上找原因。朱自清的比喻、通感用得好,最根本的还在于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力。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记叙文的语言变得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和文学性,除了语言的修养,还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3、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一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主题的,所记的人物和事件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主题却是抽象的。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表述出来,但在思想上应该是明确的。因此,尽管文体是记叙性质的,但在写作前却都必须经历一个对所要记叙的具体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文章主题的思维过程。
二是通过对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虽然是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而无论夹叙夹议或先叙后义,这些议论都是对所记叙的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议论,这是记叙文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标志。而要学生学会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不单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由此可见,抽象和概括虽然不是记叙文的主体思维,但它对记叙文的写作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应该结合记叙文的写作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9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
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
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还有《值得回忆的同学》和《值得回忆的老师》中的几个片断,写得生动、精彩。
A“唉——”随着我的一口粗气喘出,李华朝我这边瞧了瞧,似乎明白了,便凑近我的耳边嘀咕了几句。我的心里豁然开朗,手中的笔也像得到了命令似地“唰、唰、唰”,很快便攻克了这道难关。我朝她微微一笑,表示感激,我们便结识了。
B我曾羡慕过他的那双眼睛。
要知道,这两扇窗户显示了映射的是一个多么美妙而莫测的世界呀!那里面有数学的计算,又有哲学的思考;有历史的阐释,又有未来的预测;有微观的分析,又有宏观的综合。灵感之光,智慧之火,才智之泉,一起在这里汹涌、闪烁、激荡、升华!
我也曾幻想有他那一张嘴。
好像是一眼永不干涸的泉眼,循循诱导的话语从那里淙淙流出。这泉水滋润着我们心灵上的土地,冲刷掉了那里的浊水污泥。
他是那样的平凡,可平凡中蕴藏着伟大;他也是那样的普通,但普通中却显示出神圣。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10
一、学生往往把自己担任的作者角色与读者角色混淆
我们常说读者和作者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的产生除了由于他们之间的沟通以文本为中介之外,还因为读者和作者在文学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不同,因而各自的任务、方法、过程和结果也不同。读者读记叙文,是通过读文本的具体内容认识到作者写了什么,从而领悟蕴涵在文本中的情感和意义,并给予相应的鉴赏评价,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所得的结果是抽象的。而写记叙文呢?作者的任务是写文章给别人看,首先要根据生活材料进行立意构思,是先从具象到抽象,然后再把抽象的意念(主题)通过语言具象化,即用文字描述活生生的人和事,文本要再现的是故事的“现场”,而非经过作者过滤后的抽象结论。但学生在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往往把作者角色混同于读者角色,把读者要做的事当成作者要做的事,把读记叙文后得到的抽象结论内容当成记叙文写作应表达的主要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内容空泛、干巴巴的,所发的感慨也是无病呻吟。如下面一段文字:
他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到她,就为她的美艳所倾倒,此后几个月,她的倩影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如果上述内容是作者已“知道”的内容,他的头脑中应有“她如何美丽”和“他如何倾倒”的真实形象,可是他在行文中把这些真实的形象抹去了,代之以抽象出来的结论,这些总结性的语言分明是在读一段表现具象内容文字后应得的结论。这就说明学生对作者角色认识不够,把读者要做的事给做了,把作者应做的事丢掉了,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区别作者与读者角色的不同,树立学生的作者意识,明确作为作者的任务、方法和最终要呈现的内容形态。懂得记叙文要写的重点内容是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具体内容,是具象的;读记叙文是把文本中描写到的具体感知内容抽象概括出来,得到结论。如“阳光辣花花的刺得睁不开眼,小狗吐出长舌头趴在地上喘息,人们身上的汗水不断地流”是视觉器官感知到的实象,是作者在文本中要呈现的内容;而“太阳很烈,天气很热”是读者读上述文字应抽象出来的结论。
二、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角色与知情者角色之间的区别及转换关系
如果把记叙文所写的内容称为“生活素材”,不管这些“生活素材”是作者直接得来的,还是间接得来的,一般来讲,记叙文的作者在写作之前都是所写内容的完全知情者,即写作素材的占有者。从写完后来看,作者的知情内容应远远大于写作内容,并不是把所有知情内容都写进去了;而且写作的顺序也不是知情的顺序;还有因为人称的选择而出现有些知情内容能写有些知情内容不能写的情况。这说明知情者和作者这两个角色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必须对作者和知情者这两个角色作充分的认识,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记叙文作者。
其实知情只是写作的基础,知情者与作者的角色有质的区别,可以说合格的作者远远比合格的知情者高明。当然要做一个合格的作者首先应做一个合格的知情者,即应具备写某一内容的材料占有者,那些不合情理的、“假大空”的记叙文作者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知情者,正因为不知情,所以才胡编乱造,假话连篇。同样,一个不能抓住细节来描写的作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知情者,因为他有可能不知晓细节。因此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知情者,其次要做一个合格的作者,要懂得做一个合格的作者应具备为文意识,掌握很多为文策略及技巧等。
其一,写作内容确定策略。即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表达的需要确定内容的详略和内容应具象或抽象。有些学生写作中往往不写感觉器官感知到的现场内容,只写感知后的感受和评价,因为作者(学生)不明确该把哪些知情内容写在文本中。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从信息学上讲,作者不仅是信息的拥有者(知情者),还是信息的整合者、传递者,该把哪些信息传递给读者,以怎样的形态传递给读者,这是作者应考虑的第一步。如何确定这些内容,那就要依据文体的特征来判断。从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来看,作者应明确知情内容中的事件现场或人物的言行举止是记叙文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舍本逐末(舍具象写抽象结论)了,同时也反过来提醒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知情什么”。另外,有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能做到表达内容具象化,但出现了写作重心偏离或平均使用笔墨的现象。如写《我的爸爸》一文,有学生写的是“我和爸爸”之间的一些事,但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的种种表现,“爸爸”却被冷落到一边,或者是对“我”和“爸爸”使用相同的力量。这是因为学生不明确应根据题目主旨来确定表达的主要内容,没有对知情内容进行取舍,写作时不考虑详略安排,以致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其二,选择写作顺序和人称的策略。学生写记叙文时往往喜欢如实交代,没有为文意识,缺少叙述时在顺序和人称上的选择策略。文章无主旨或主旨不集中、不突出、不含蓄,内容平铺直叙,表达时不注意选择叙述视角(一般指写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叙事人称)或不顾叙述视角而造成内容上的越位,都是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在记叙文作文过程中,有着复杂的角色心理转换过程和思维加工过程。一般来讲,写记叙文的第一步应该是根据题目从自我的知情内容中初步圈定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大致是感性的、具体的。但要为文,就得有为文意识,必须得给文章确定一个主旨,这就要对初步圈定的写作素材进行提炼,使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第二步。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有了它才能称之为文,并且其深刻性决定着文章的优劣高下。作为记叙文,主旨应既蕴涵强烈的思想感情,又闪烁着理性思考的光芒,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既有长歌当哭的悲愤,又有痛定思痛后的深刻思考。主旨确定后,就要再一步明晰该用哪些感性材料,并把确定的感性材料进行适当的整理,使之更能凸显主旨,这是第三步。第四步应该是确定表达策略,记叙文的表达策略主要包括选择恰当的叙述顺序、叙述视角和叙事模式。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记叙顺序不一定要和知情顺序同步,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记叙顺序,总的原则是要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能吸引住读者。叙述视角从人称上讲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之分。选择不同的人称表达,意味着作者会转换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或旁观者,于是作者有可能从完全知情者角色变为部分知情者。因此,选择时既要考虑不同叙述视角的优势,又要考虑是否适合要表达的内容和能否凸显主题,还要考虑运用这一叙述视角应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要越位。如选择第一人称时,作者就转换成了故事中的主角或配角,作者的完全知情者角色就变为部分知情者了,一般只能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的内心活动;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感知到的内容都无法写,特别是他人的内心活动,即便“我”在场,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来间接表现。叙述模式在这里主要说说全聚焦式的叙事模式和外聚焦式的叙事模式,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可选择叙事模式最经典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来讲解,这篇小说放弃了传统的全聚焦式,采用了外聚焦式的叙事模式:叙事者似乎不掌握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读者只是在杜十娘最终跳江之际,才通过她的控诉得知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本来应该叙事者回答的那些问题便责无旁贷地摆在读者面前: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为什么不让李甲知道自己有百宝箱?最后又为什么不肯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抱着它沉入江底?而文章交代这些问题的角度(由杜十娘说出)和先后,却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悲剧内涵(主旨)和艺术魅力;如果作者一步步如实交代或按事件发生先后,那作品的悲剧内涵和艺术魅力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作为写者在叙事时要有合理安排叙述内容的策略意识。第五步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除了语言文字要生动、形象以外,还要含蓄,特别是在文章主旨的表达上,要学会寄托,把情感和内涵蕴蓄在描写和叙述中,还可把作者要说的话借人物之口说出。如《红楼梦》中作者就借探春之口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自己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全文】相关文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11-05
初中军训感言全文11-05
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07-18
记叙文写作技巧及06-08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06-05
初中记叙文05-15
写作范本:初中拜年作文01-07
初中英语写作12-12
初中作文记叙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