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总结

时间:2024-07-02 16:58:45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优)区域活动总结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区域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区域活动总结15篇

区域活动总结1

  一、建立基地,确定点校

  我们是市级教研部门,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先与各县区进行了协调沟通,分别确定了四所城镇中学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城镇基地校,确定了四所农村中学为农村区域研修点校。

  二、制定方案,开展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我们开展了以“教师专业素质情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普遍调查采取情况统计分析的办法,抽样调查是深入四所农村点校,采取问卷、座谈和深入教学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

  1、教师的基本情况调研。

  制订详细的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下发到各校。具体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第一学历及专业、最后学历及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级别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就为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课堂教学现状调研。

  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四个农村点校课堂,通过听课、看教案、与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等。教研员在听课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专业指导,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调研结束后分学科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最后汇总提升,形成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3、教研活动现状调研。

  在每个农村点校参加一个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与这个教研组的教师座谈,了解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情况报告。

  4、问卷调研。

  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形式。问卷设计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问卷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了解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并分块形成调研报告。

  5、与校领导座谈。

  通过设计好的座谈提纲,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及教育教学质量情况。

  6、总结反馈。

  在完成上述活动后,教研员将听课情况及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向所在学校领导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我们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整理,并撰写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调研报告,确定了农村区域研修的方向,制定了研修规划。

  三、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区域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抓住一条主线,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促进四个发展,即学校学习化、教师专业化、教研员专家化、教学高质量化;采用四种途径: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主题研讨、资源共享;达到一个目标: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构建成学习型组织,包括领导、管理、引领等组织机构;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计划、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同伴合作、自主研修的氛围,使研究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及经验;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及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1、成立组织,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1)成立农村区域研修管理指导组织。

  具体分为三级:市学院建立市农村区域研修领导小组:由市学院分管领导和学科教研员组成,负责区域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领导。各县区建立研修管理指导小组:由县区组长和学科组长组成,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初中教研的业务校长为组长,中教部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员为本区域学科研修的组长,在区域研修校中按学科选出一名副组长。各区域建立研修领导小组:由区域研修点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校校长任组员。

  (2)组建学习型组织。

  各区域研修组织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研修团队。学习型组织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组织:一是学校学科教研组,主要由本校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由学校学科教研组长负责,进行日常教学研究;二是校际联合的区域学科教研组,要求每个区域每个学科组建成一个区域研修学科教研组,由区域研修体学校的学科教师组成,由进修学校和区域研修学校共同协商确定学科研修教研组长,主要进行教学疑难问题研究。研修指导由市、县教研员共同负责。

  2、指导引领,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1)定方案,送指导,助推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制定区域研修方案。在20xx年与确定的区域研修点校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撰写“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的调研报告,制定初中部农村区域研修方案。

  二是进行培训指导。首先,对农村区域研修校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区域研修点校建设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其次,指导基地校制定区域研修方案。最后,指导点校开展研修活动。要发挥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示范校的经验、做法指导和带动点校的发展。通过抓基地、抓点校,以强扶弱、以点带面,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助推薄弱校的进步和发展,引领和推动整个区域教研的发展和提升。

  (2)定主题,抓教研,助推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各县、区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本学科教师分析教师素质和教学现状,找准薄弱点,确定研修主题,制定研修方案。市学院教研员提出年度研修主题,供各学区参考。

  确定研修主题时要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3)给任务,压担子,推动研修活动有效开展。

  一是任务驱动。通过制定区域研修方案,给基地校和点校任务。各点校制定自己的研修方案,研修计划,校际间的区域性学科教研组按照学院要求,定期完成相应的研修任务。学校学科教研组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校际联合的区域教研组要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要每月上交一次教研活动纪实,市县学科教研员要对活动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各学科教研员要定期给点校及研修成员校教师任务,组织开展活动。

  二是课题拉动。各学科根据各县区域研修校的教研活动主题及调研情况,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要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三是城乡联动。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的作用,学院初中部为城镇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农村研修点校结对,通过拜师、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将示范校的经验和做法辐射给区域研修校,在榜样的带动下发展提高。

  四是网络互动。各学科通过QQ群进行学科交流、研讨活动;通过教师研修网,为区域研修校教师提供各种教学、学习资源,并及时将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况上传。点校学科组长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并将学习过程及困惑及时反馈给市县教研员。

区域活动总结2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

  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

  完善了游戏环境,通过发动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戏玩具和材料,认真地按计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努力,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一、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

  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xxx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

  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

  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

  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磊磊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磊磊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

  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磊磊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

  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食品城”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区角游戏

  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

  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

  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

  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春天的童话》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夏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

  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蜡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

  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

  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

  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区域活动总结3

  在幼儿园的表演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活力。舞台上,他们翩翩起舞,歌声悠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童真和热情。观众们被他们的表演深深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享受着表演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他们的表演不仅展现了幼儿园教育的成果,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区域活动总结4

  新密市教研室于20xx—20xx学年正式提出了小学学科的参与式教研活动开展推动教师专业的成长,让每位老师都成为教研的主体者和参与者。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讨、交流、总结,本学期的参与式教研正式成为中心学校区域教研是主体形式,细化到每个中心学校的考评也明确到每月一次的学科参与式教研,全乡的同学科教师都要参与进这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业务组织和业务技能。

  本周,中心学校于周三语文、周四数学、周五英语进行本学期的第一次的参与式教研活动,再加上周二、周三、周四进行全乡体育教师的足球进校园课堂展示活动和本周进行的开学安全大检查活动,使得本周的工作格外的紧张和忙碌。

  结合近段时间几次参与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来看,形式多样,教师参与、讨论、展示也都异彩纷呈,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提高。其实,如何让教研真正的发挥实效,一直是个难解的问题,不论何种教研,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如果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业务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再好的教研形式也是空谈,也是纸上谈兵。近段时间提出教研和课题研究要接地气,要贴近教学实践,选题要小而有意义,要通过课例式的研讨,真正的.让教师参与进教研,而不是教研活动中的看客,从而得到提升和发展才是参与式教研的真正目的。

  通过课例研修的参与式教研能够贴近教学实际,能够让大家有了自己见解主张展示的平台,也提供了互相取长补短的机会,让参与的教师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如何通过这一载体,将课例研修的参与式教研和集体备课融为一体,将会改变目前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目前无效教研的困境,特别适合于双轨制、三轨制及多轨制的同学科教学,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

区域活动总结5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城市,关注的力度却远远不够。美国学者托马斯班德尔也指出要研究教育与社会互动的关键点:城市[1],因而对这一领域进行挖掘,是一项创新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教育与城市空间生产――基于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拓展》一书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品所著,也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结项成果。由于潘允康先生已对此书做了精辟的总结,本人在这里只能做些补充并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

  本书是理论运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因此本书的题目选择了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中的一个理论术语“空间生产”。“空间生产”一词是由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提出。列斐伏尔指出,“生产”一词来自于马克思的理论,即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等社会实践制造产品的社会性活动。因此,空间生产的核心意思就是:“社会过程下城市、区域、城镇等这些具有空间形式的社会体系的形成。”其后,曼纽尔卡斯特、爱德华索亚等学者对空间生产研究进行发展,使之成为了具备相对完善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本书探讨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在城市空间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空间生产概念的使用,实质上是空间生产理论的运用,这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并拥有一种可依据的可靠的分析范式。

  (二)研究思路

  城市是社会的主要载体,城市空间与城市社会是同一的,研究教育与城市空间的生产,其实就是研究教育与城市社会的辨证关系,城市社会学者将城市社会的特殊属性归结为:生态社群、集体消费、资源分配、生产系统和文化(特性)五种类型。在实际中,教育是城市生态体系和城市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集体消费和资源分配与居住密切相关;特性则体现于区域社会中。另一方面,空间研究需要植根于实践。因此,本书从教育活动出发,分析教育的生态组织,以及教育对城市居住、城市产业和城市区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三)章节安排

  本书是要在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理论运用中,实现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深化,首先应当整理并分析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成果。因此,本书的第一章梳理了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两大流派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逻辑、范式、内容与视角,并指出空间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态组织,因此,本书第二章要探讨教育活动如何形成教育空间,教育空间的结构,以及教育空间的变化。

  教育的消费与教育资源的获得与居住密切相关,第三章分析教育与社区的互动。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通过家庭迁居引发社区的变化,有教育需求的人入住心仪教育配套社区,在城市中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居住区。另一方面,生源是优质学校形成的重要因素,社区的分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内学校的质量。

  教育是一种生产要素,第四章分析教育与城市产业的辩证关系,重点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关系,具体包括两者对于彼此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彼此之间建设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产业密不可分,这一章还探讨了在知识经济下,教育在产业塑造城市空间中的作用。

  第五章研究教育与区域,城市性体现于不同的区域社会中,教育是区域的重要功能组织,区域中教育系统如何组织,人们参与教育活动的行为、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形式,都是形成区域性质的重要力量。在城市中,教育分区域(行政区)管理,分区域发展会导致教育出现区域分化,同时教育作为区域功能系统的一种,结合区域内其他社会功能单位,会使所在区域呈现不同的性质,当然,此种法则也可推演到其他功能系统身上。另一方面,城市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化聚集也形成了特定的城市功能区――大学城。

  二、本书的学术价值

  (一)应用并深化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

  从事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城市社学始终无法避开空间问题。空间是城市社会存在的重要维度,因此空间不能成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空间研究散见于各流派、视角的分析中,随着社会科学界空间研究的兴起,学者们试图创建一种关于社会空间的理论,但当空间成为一种研究对象时,其问题和不足也随之而来。因为空间只是事物存在的环境条件,而非实体,任何对于空间所做的宏观和抽象研究,都面临着将空间与社会剥离的困境。面对空间的难题,学界做出了两点总结:一是我们仍然且必须承认空间的重要性;二是空间研究必须植根于具体实践。因为实践植根于时空发展中,实践研究可以很好地实现时间、空间与社会的`三重辩证整合。在空间的生产中,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处于中心地位,这一过程在每一项社会活动中完成,包括生产、分配、居住、消费等。美国新城市社会学学者马克戈特迪纳(Mark Gottdiener)也指出,应当尝试把更多的要素纳入到社会空间分析中来,如房地产、地方政府、邻里、公共环境等。这也是当下社会科学界空间转向的真相。本书尝试从教育活动出发,具体分析社会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本书是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总结出清晰的理论范式,并将其运用到天津案例的分析。目前,学界关于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梳理较为零散,或集中于某一流派,或某一学者,且没有深入剖析。在分析方面,本书确立了城市社会学社会空间分析的模式。第一,从具体的实践活动出发,以该实践活动的功能空间和区域为联结点,分析实践活动如何生产(城市)空间,实现空间研究微观和宏观的结合。从具体实践活动出发来审视城市空间的生产,不仅可以为社会空间的生产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起点与开端,同时此模式可以融合学界微观与宏观叙述之间的分裂。因此,这一模式可以应用到其他社会实践的分析中,例如医疗、交通、商业等。第二,以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特性的几种界定为分析框架。任何实践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的约束与限定,城市社会性的确定是研究具体实践生产城市空间的前提,城市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学者将城市社会的特性界定为生态社群,生产、消费系统,资源分配体系,这些都是实践研究展开的背景思考,同时可以作为分析的框架。

  (二)推进了教育领域空间视角的研究

  教育具有培养人的功能,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而又不相互冲突,同时使之符合社和国家的需要。教育活动隐匿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它对城市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育实践活动出发,分析教育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展示教育生产空间的过程和方式,这符合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逻辑,同时也是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视角和内容的丰富和深化。一直以来,教育的研究缺乏空间视角,已有的系统研究也比较少,且主要局限于学校空间研究。本书从空间的视角分析教育与城市社会的辩证关系,这是对教育领域空间视角研究的推进。

  三、有待深入的问题

  第一,增加相关学科的知识。教育对于城市空间的作用必须结合其他城市要素才能实现,因此,教育与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地理等众多学科。本书在探讨教育空间与产业空间的辩证关系时,缺乏对于经济学方面理论的运用,如产业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等等,使得该部分的研究较为薄弱。

  第二,进一步提炼研究理论。本书运用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范式与方法,分析了城市中的教育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分析中发现、总结、提炼空间研究的特殊模式和新的观点将是本研究一直持续的努力方向。纵观国内外学界的研究,城市空间的分析都是以个案为例,这意味着一种“本土聚集”[2]。运用国外理论来思考当下中国社会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是国内学界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这也代表着中国研究本土化的努力和尝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中国社会、城市区域和其他具体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保持敏感性和洞察力。本书以天津市为例展开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现实资料,使研究有依托,有支撑,不空泛,然而在本土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方面还有所欠缺,也未能提出一个属于我国现实的本土化理论。众所周知,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社会秩序探索,这是本书还需提高的地方。

区域活动总结6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潜力得到用心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带给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一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用心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状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带给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透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思考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取。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能够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用心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潜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潜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状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忙,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状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齐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透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区域活动总结7

  情景描述: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幼儿像往常一样,拿了区域牌,开心地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游戏。而我就在旁边当一名观察者,观察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交往方面的表现,并且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今天和往常一样,娃娃家还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区,来这里的人也最多。毛毛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玩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雯雯进了娃娃家后看见毛毛手中的电话,上前就抢,嘴里还说着:“我打一个,我打一个。”两个孩子开始争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块儿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我等了一会儿,两人还是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让,而且看情形,她们马上就要来告状了,看来非要我出马了。于是,我马上走过去说:“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让她打行吗”雯雯虽然停止了争抢,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毛毛的手机。这样不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灵机一动,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电话,并大声说:“铃铃雯雯快来接电话,妈妈找你。”只见雯雯满心欢喜地跑去接电话,并和妈妈聊了起来。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去了。看来我这招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还真是有效。

  评价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与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地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纠纷”很快化解。这样,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情绪,真可谓一举两得。

区域活动总结8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与要求的教育环境群,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区域游戏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区域活动能给予幼儿畅所欲言的机会,体现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和体现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因此我们利用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与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例如:婷婷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她,竟然选择在服装店里做“营业员”,而且还不时把衣服摆弄整齐,主动告诉顾客衣服的价格。我觉得非常惊喜,走过去轻轻问她:“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只见她红着一张笑脸,扭捏地搓着衣角,我接着说:“老板你看这件衣服我穿好看吗?”她捂着嘴笑得更厉害了说:“你穿不了,它太小了。”旁边小朋友看到了也都跟着笑起来,我又说:“这怎么办啊?我好喜欢呀!”婷婷说:“这是小朋友穿的。”“那我买一件送给小朋友穿,多少钱一件?”“十块钱。”“我只有九块钱,行不行?”她笑着摇摇头,“那我明天再来买吧,你要给我留着哦!”在活动评价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她。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也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触景生情、情由境生”,想要幼儿参与游戏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些可供幼儿操作的游戏的情境也能激发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兴趣,如:“我爱讲故事”,我放置了一些故事中的场景,如:房子、大树、小河、花草等,幼儿可根据自己想讲的故事选择适合的场景,比如讲述故事《狼和小羊》时,幼儿在对故事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一边讲故事一边选择河边和小羊的家这两个场景进行变换,多次练习之后,就连故事中角色之间较复杂的对话也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如小羊说:“这河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狼说:“我说我的就是我的,既然你喝了我的水,那么今天晚上我就要吃掉你。”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语言的发展。

  2、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区域活动中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标志之一,所以有人说语言即思维,有序的语言表达即有声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但幼儿的语言仅靠语言角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透到各个区域活动中。

  (1)角色游戏。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游戏。教师可抓住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训练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娃娃家,一次班里的桐桐抱着娃娃喊:“不好了,娃娃生病了。”我觉得他们玩得不错,准备在一旁观察,可等了好一会,我看其他几个小朋友一个也没有理桐桐,于是我问:“你们谁是娃娃的爸爸妈妈啊?”其中浩浩和桐桐举起手说:“我是爸爸(妈妈)。”我继续问:“那你们的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呢?”他们说:“看医生。”我再问:“但这没有医生怎么办呢?”他们没有说,旁边的琪琪说:“打120,叫医生过来。”于是我们催桐桐打电话,我来扮演医生,刚站在旁边的洋洋也和我一起当起了医生。再如小舞台,教师可抓住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适时的与幼儿一起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2)美工区。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区,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如:在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给同伴听一听,听的小朋友要对人家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意见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计算角。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如:大班数的合成与分解,教师可开展分糖果游戏,让幼儿相互之间边玩边说,如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是6;也可以让幼儿与同伴一起自编应用题,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如:问三只青蛙在游泳又跳来了两只,问现在一共有几只青蛙?答三只青蛙在游泳又跳来了两只,现在一共有5只青蛙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计算的兴趣,又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区域活动总结9

  本学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建构区、美工区、图书区、种植区、益智区。坚持每天开展一个小时的区域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结合每月主题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投放各类不同的纸张,让幼儿练习能折出飞机、船。投放豆类、米类、树叶,让幼儿练习粘贴画。投放超轻黏土让孩子进行创意手工……投放塑料剪刀、胶带等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树叶、泡泡泥、贝壳、石头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在我们建构区,开始我们与幼儿一起进入角色,那样幼儿自然表演有点释放不出。我们就退出,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益智区》设计了“图形变变变”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根据原型进行拼图,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拼图的难度系数降低了。这样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幼儿也愿意玩儿了。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建构游戏中,我们准备的材料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用心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图书区也是班级里重要的区域,我们会结合主题向图书区投放与之相关的书籍,孩子们都非常热爱阅读等。

  五、特色

  本学期建构区和美工区以及图书区有着各自的亮点。美工区投放了丰富的材料,给孩子提供无限创作的机会。建构区投放足够材料结合月主题,孩子进行主体搭建。以及图书区,会有孩子在某个时间内讲故事,与朋友们共读。区域活动又叫做个别化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区域活动开展的很好,下学期再接再厉。

区域活动总结10

  在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深感其教育价值之重大。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探索环境,让他们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然而,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材料的投放上,部分材料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渴望。此外,区域活动的规则制定也需进一步完善,以保障幼儿的安全。同时,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也需更加细致,既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材料投放上,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规则制定上,应与幼儿共同商讨,让他们明白规则的意义,自觉遵守。在教师引导方面,应加强与幼儿的互动,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通过总结与反思,我更加明确了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实施策略。在未来的活动中,我将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丰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总结11

  通过这段时间的上网查找资料和查阅文献,我在研究体育运动中怎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和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怎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

  1、良好的物质环境的创设

  优质的环境是幼儿开展体育运动的先决条件。将幼儿园的大环境划分成几大功能区,会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运动空间和内容,提高幼儿体育运动的质量。环境的创设还包括运动游戏的材料、实验的设备等,都能有利于幼儿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利于良好的师幼互动。

  2、平等的师幼互动环境

  尊重儿童,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儿童的发展;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如,教师成为环境的创设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要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心、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

  二、体育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1、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幼儿喜欢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有器材、游戏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因此,如何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组织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1)挖掘民间优质资源,丰富幼儿体育游戏内容。

  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如:《老鼠钻风箱》《丢手绢》《老狼几点钟》《抱小狗》《放炮仗》《卷白菜》等集体游戏,这些游戏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易学、易会、易传,而且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幼儿很感兴趣。还有一些民间游戏,只要简便的玩具材料随时可以玩,如几颗小石头、几根小竹板、几个小沙包,就可以玩起来。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改变材料的结构,变成新的游戏材料,凭借身体的一些部位就可以进行游戏。

  (2)发挥情境性游戏的激趣功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如:大班“助跑跨跳”活动,我们首先出示小花鹿标记,鼓励幼儿扮演小花鹿的角色和鹿姐姐(老师扮演)一起到户外游戏,以扮演角色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接着出示“小沟”(泡沫拼板),鼓励幼儿探索练习,尝试跳过小沟的多种方法,在反复体验中掌握动作要领。最后,将小沟距离加长,变成“小河”,鼓励幼儿勇敢地跳过小河吃青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其中低沉急促的声音响起:大灰狼来了。孩子们敏捷地跳过小河,躲避大灰狼。)就这样新的游戏情境的出现,逐渐提高了活动的难度,幼儿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3)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性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中大班幼儿体力、智力以及社会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精心组织,适当加入竞赛的因素,这样能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参与身体活动时更加努力和投入,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为同伴鼓劲喊加油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我们课题组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小松鼠运松果》《我是小小解放军》《消防战士来灭火》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让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设计、场所的布置、规则的制定,在这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在活动中幼儿和教师共同布置活动场所,共同制定竞赛规则,孩子们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不断增强,懂得竞赛活动不仅要比速度、比动作的准确性,同伴之间还应该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大班“学做解放军”的活动中,我们设置一些障碍,鼓励幼儿练习钻、爬、跳跃等动作,在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灵活性、协调性的同时,不适时机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果断、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幼儿主动、乐观、合作、勇敢的优良品质。

  总之,把枯燥单调的动作练习转化为富有情趣的游戏情节,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很好地调动了孩子的活动情绪,他们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学习。

区域活动总结12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创设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

  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指导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四、幼儿表现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五、不足的方面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区域活动总结13

  近日,为了进一步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我们园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并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下面,我将为大家细细道来。

  我们组织了语言区域活动。通过自制课本,幼儿们自由选择并翻阅课本,然后结合图片和文字描述内容,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同时,我们还设置了角色扮演的区域,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游戏和教具,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通过拼图游戏,幼儿学会了识别形状和颜色,并了解了几何形状的属性。在计算器游戏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我们还设置了数学发现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数学题目,并用不同的教具进行解答,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艺术区域活动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用颜料、纸张、布料等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我们还设置了观察绘画区域,幼儿可以观赏各种艺术品和绘画作品,学习欣赏和理解艺术。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幼儿可以放大观察昆虫、花草等微观物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同时,我们还设置了探索实验区域,幼儿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这些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社交情感区域活动中,我们重点培养幼儿的个人品德和社交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可以扮演家庭成员、朋友,学习如何相互尊重、合作和分享。我们还组织了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一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友善心态。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区域活动,我们实现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活动中的互动和合作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区域活动,幼儿们将会越来越自信、积极和独立,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区域活动总结14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幼儿在这个学期中,明显进步了不少。就拿区域活动玩的情况来说吧。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玩区域活动时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开始玩区域活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动去选择区角玩了,至于有几个新来的就另当别论了。以前,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情况下,个别还要老师的安慰等,部分幼儿还有点害怕,一进来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会儿就去玩了,而有的则要老师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区域活动时的意向比较明确。以前,孩子玩区域活动时,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别是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比较依赖老师,看见老师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时候随意性也比较大,很容易摸不着头脑。现在,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孩子喜欢搭积木、串珠等建构材料,女孩子则喜欢扮家家。在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并能简单的摆弄一些玩具,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建构时也有了方向,要给谁搭建一所房子,朝着这个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区域活动时的.耐心也渐渐养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别人给打扰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别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处乱放。现在,孩子虽然也会有所走动,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把玩具拿来拿去,如果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才去别的地方玩。像搭积木那里,几个孩子要玩很长时间,先是个别幼儿自己的搭建,后来变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乱玩的现象。这个要以后慢慢培养的。

  相对而言,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孩子都在进步,老师也为他们高兴。区域活动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让孩子成长的,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

区域活动总结15

  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备层次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属于个别活动的形式,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多,并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机会,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来了解自己,产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例如:“建构区”里单为小班幼儿准备的材料就应有许多种。如雪花插塑,适应与年龄较小,手部动作欠准确、灵活的孩子使用与活动;如智高乐插塑适用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各关节的活动较为灵活,拼插难度较大的插塑对他们是个较好的挑战。

  又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12块甚至是15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如6块、8块的拼图。这样能使大部分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更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区域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区域活动总结05-21

区域活动的反思总结05-16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06-23

区域活动总结小班04-16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05-15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9-30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04-01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荐】03-23

【热】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