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热]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1
时间就像是夏日滴落于手心的晨露,一晃神就已经消散,只留下触之可及的一缕微凉。
有多久没静下心来读过书了?参加工作之后,鲜有的阅读竟是在成为“任务”之后。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书带给我的,大抵就是这种意义吧。
前段时间学校之间组织了“读书交流活动”,要求读的是翟小宁老师的《心灵的教育》。拿起那本如砖头一样的书,第一感觉便是——这要读到什么时候?硬着头皮打开书,打算草草了事,却没想到竟被深深吸引了。书中的教育理念,每读一处,都颇为震撼。
作者踏上讲坛所教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了备好这一课,他几乎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整整写了一大本备课笔记。开学后,白天与学生一起上课,晚上备课到深夜,仅半个学期,新发的教材就像用了多年的'“旧书”一般。有位学生曾对着他的课本感叹说:“老师真的是在‘吃书’啊!”
这不禁让我想到,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为了准备一堂课,不知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为了讲好一篇课文,不知要进行多少研究和设计。在课堂上的一段话、一个提问、一个情境,都要反复斟酌、精益求精。
因此书中说,教育这份厚重质朴而又光荣的事业,只有付出智慧汗水,才能收获桃李芬芳。
这份收获,大概就是快乐吧。
当老师后,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学生对自己的肯定了。我的班里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她坐在最后一排,性格文静,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她上课时听讲认真,也从来没有小动作,但回答问题时却总不见她主动举手。
有一次提问,我听见她小声地说出了正确答案,却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我便小声问她:“这个问题你明明会,怎么不举手回答呢?”在那之后,我主动与她交谈,让她感受到我的真心。在她的作业批语中肯定她鼓励她,帮她树立自信心;讲课时,总会多去留意她;提问问题时,用肯定地眼光注视她。几次之后,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灵的默契。
这种心灵的交流让我发现,它正符合了书中那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宇宙间最宝贵、最奇妙的存在,是天地之元气孕育的万物之灵长。”孔子也说过:“因材施教。”就是让我们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闪闪发光的星星。
这份成就感,大概就是快乐吧。
经常会有人问,人读了那么多书,最终可能还是归于平凡,何苦折腾?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想,最简单的意义便是,可以获得快乐吧!漫长时间里,书所给予我们的,是知识和眼界,更是一种岁月无法侵蚀的力量,惠及一生。
日落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希望你也快乐。也希望在这段不能亲身游历大千世界的时光里,透过书本,我们可以大声向身边人宣告:你看这世界,它开满了花。
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2
清风徐来,如水般澄澈透亮的月光就那么轻轻柔柔地洒落在肩上。惬意地斜倚飘窗,翻动早已熟记于心的书页,让那些早已作古的诗歌伴着一缕柔柔的茶香,和着一段浅浅的歌声,穿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眼前重新汇成一出动人心弦、辗转反侧的好戏。徜徉其中,快乐无穷。
说来惭愧,初读《诗经》,不是在象牙塔里,而是为了给未出世的宝宝起个文雅的名字。去岁三伏天的午后,燥热难耐,太阳仿若要晒化一切。我索性不出门了,打算读书抗暑。翻开《诗经》,像电脑检索般迅速搜索,希望可以从中找到好听的名字。然而那生僻的文字,满目的之乎者也仿佛在为又击退了一个读者而高歌并向我发出声声邪魅的笑,本就烦躁的我更加烦躁……心中暗暗不平:都说《诗经》唯美,这么晦涩,哪来的唯美?
再读《诗经》,又是一年夏日,娃儿睡后的深夜凉风习习伴着若有若无的虫鸣,我闲翻《诗经》,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找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的,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我仿若被超能力击中,忽地就感受到了《诗经》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它从来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清的?
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来到春意正浓、柳绿花红、早已春色满园的桃园里,或深或浅的红色,或开或含的桃花,就那样随意地迷人眼,而桃花树下有着桃花颜的少女,就那样不经意地迷人心。绿叶掩映间,娇艳肆意的桃瓣更显明艳,春风飘荡间,少女银铃般的笑声更显可人,过路的少年,是被这样美丽盛开的桃花留住,还是为这豆蔻年华的少女辗转?
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看见,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幽幽洒在房檐与窗棂,也冷冷清清地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的曲子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地刻进骨子里的思念。思何人呢?又念何物呢?我猜是一日不见却已觉如隔三秋的恋人吧?想必他着梅子青色的一袭长衣,腰间佩着一块美玉,一段含蓄而又纯真的情愫,就是隔着千年,也从来不输半分。
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我不禁为自己一不小心窥探到了几千年前先人的小秘密而快乐,是心照不宣的快乐,是会心一笑的快乐。这快乐仿若湖面的涟漪,层层次第漾开,虽不激烈却久久荡漾。
细究同一本书两次云泥之别的读书体验,原是心境不同所致。一次功利,一次随性;一次仓促,一次从容;一次走马观花,一次细品慢嚼……
清风徐徐,温柔呢喃,六祖慧能在对我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是呀,只要静心体悟,快乐自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