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06 19:06:51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研讨会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1

  今天晚上,三级部发召开了一次教学研讨会,在教学研讨会上,刘主任、吴校长、周主任对上学期的学习成绩以及本学期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上学期的成绩,总体上看很好,但主科相对较弱,而由于主科在中考中的分值太大,所以如果将上学期成绩进行结算,成绩会相当不理想,因此,我们不可以被表面的大好形势所迷惑,而应当认清形势,将主科的成绩补强,将小科的强势保持。

  二、本学期的学生秩序很好,但学习的气氛并不浓厚,这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学生工作。包括思想上、行为指导等。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工作,同时也要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命题导向,并将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溶入课堂教学中。

  领导安排完工作之后,校长又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张连宾老师的发言很有见地,他认为现今的教学研讨会,都把教学研究放在核心位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这好比练武之人只练套路,不研究对手一般,是难有实效的。而研究学生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他的基础在何水平,再根据其现有水平制定措施,落实措施,进行提高。

  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到其思想深处的亮点,将其发扬光大,发现其思想深处的黑子,将其埋没,(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方面)如此,内外协调,必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最后张老师还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提问中的一些技巧,赵校长对提问的重要性和技巧进行了补充。

  会上,赵校长两次给我表态的机会,我想过如何表态,想就去年的教学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和检讨,对今年的教学谈一下目标和计划,但最终我憋住了,因为去年的教训还在眼前,当时我曾多次在校长面前信誓旦旦:一定将中考成绩考进十名左右,虽然我真的很尽力,下了大量的功夫钻研中考题,花费了大量时间辅导学生,但最终我的中考成绩是十六名,比期末考试十二名还要差,我是想再进两个名次进入十名以前的,可……我一边高叫着冲呀,一边向前冲,结果我牺牲了。

  这个教训真的很深刻,我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知道自己从来就没有懈怠过,也知道我从来不曾细腻过,而现在的学生只靠一腔热情,一片善意,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因此,这次,我没有再像以前一样,信誓旦旦的许下豪言壮语,而是简单的`谈了一下本次教学研讨会的收获,那就是:只有对学生进行细腻的研究,才能真正的认识学生,使学生的成绩达到预期。这一次,我终于做到了慎言,当然这也许并不能使校长和领导们满意,但我想,如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能够做到笃思和笃教并取得令大家满意的成绩的话,那时,会皆大欢喜的!

  下一步,在教学工作中,我将重视对学生的提问,采取课前、课间、饭空等多时间,教室、办公室等多地点,制定并落实检查计划,检查措施,总结检查效果,使检查提问真正起到监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2

  我受学校领导委托,谨代表全体评委对这次研讨会作一总结,有不对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补充。

  xx年12月8日,我校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教育教学研讨会。这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次盛会,它的成功举行,为我们七十多名教师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创建了交流的平台,营造了浓浓的教研氛围。教师们将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发现、心得、教学研究成果,在会上于同仁广泛交流学习。必将促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前迈上一大步。

  这次活动,领导重视,教研室严密组织,教师踊跃参加。与会交流的论文有五十四篇之多。论文内容丰富,涉猎面光。无论是从形式到种类,还是从光度到深度都各具特色。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我们教师工作的勤奋及对教研的重视,更说明我们的教研水平在不断提高。

  下面我将本次发布会涌现出来的亮点归纳如下:

  1)内容积极向上

  好的论文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伏校长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何天华老师的《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李小明老师的《浅谈双困生的形成与转化》、张丽老师的《让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等一大批从思想和内容都积极向上论文。

  还有一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思考的论文,如杜校长的《中年的我该怎么走》;马书记的《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寇旺枝老师的《今天怎么当老师》;李博儒老师的《历史是副课吗》。为我们提出置疑,创设思考的空间,指出探索的方向。

  2)内涵丰富多彩

  50多篇论文既包含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内容。就同一学科来说触及到各个层面。如数学学科,刘佳怡老师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陈整菊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李林老师《习惯的培养》;韦海玉老师的《作业批阅的实践与探讨》;康贵平老师的《整理与复习三设计思路》;张大虎老师《如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等

  有如:语文作文教学。白珍平老师写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高学辉写了《赏识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最佳方法》、张元娥老师写的《让孩子们说真话,写实事,抒真情》、马春梅老师写的作文修改习惯的养成》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方略。

  除各学科外,还涉及到心理健康、网络、多媒体、法制教育等领域。

  3)选题实用

  从选题来看,大部分论文选题来自教学实践,是教学的经验之谈。如低年级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及“课表”的要求,从识字教学入手,分别谈了快速识字、轻松识字、自主识字等多种方法,他们围绕识字教学的主题,精心选材,剖析现象、引经据典,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之谈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以后的识字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这样的论文还有很多。

  4)形式多样

  此次论文要求形式不限,主要考虑本校的实际,鼓励大家都来参加。也确实达到这个效果。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体会,随笔又有读书笔迹;还有逻辑性很强的论文。无论是哪种体裁和样式,都反映出我们教师乐思善思会思,积极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靠拢。

  5)多媒体应用

  采用先进的手段——多媒体是这次论文发布会的又一亮点。论文随教师的朗读在大屏幕上缓缓滚动,听者能将朗读与文字对应起来,既可以使大家注意力集中,又为记录的老师提供方便,提高交流的效果。

  6)遗憾之处

  任何活动,我们都期望它尽善尽美,但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这次论文发布虽然涉及面较广,但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团队工作都没有涉及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思维的论文不多。另外,在交流时个别教师没能认真聆听。

  总之,瑕不掩玉,这次活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把交流到的新理念、好经验、巧方法服务于实践。相信多次这样活动的举行,我校的教研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辉煌的明天早日到来!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3

  要注意消息与信息的涵义及写作上的差别

  《信息简报》与刚刚开始编发的《分公司信息》,从刊名上看,仅是在面向的范围上有所扩大了,意义上并无差别。这两份刊物主要的不同在于“信息简报”和“信息”的区分。我个人理解,“信息简报”的实质是以消息的形式报信息,而“信息”的实质应该是以政务信息的形式发布消息。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信息简报》兼有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两个功能,而现在编发的《信息》则没有了宣传的功能,仅剩下信息发布一项功能了。因此,以后报送信息稿件,要注意新闻消息与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一般来说,消息中包含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一则消息可能包含非常丰富的信息,也可能只包含很少的信息。由此可知,信息是从消息中提炼出来的,是消息的精华部分。

  首先,从形式上看,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它可以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而且绝对不能有引题。因此,信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题。特别是在正式报纸上,任何消息都有讯头发(如“本报南宁讯,记者某某),讯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息的`具体地方。

  其次,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也就是在文章开头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们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和最多的信息。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赅。

  第三,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在“短”字上见真功夫。行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求点到为止。因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字数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豆腐块”。信息短而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多做渲染和铺垫,还有对背景材料的灵活应用。(举例说明――平班公司搭建“七夕”鹊桥)

  第四,从作用上看,消息的主要作用在于宣传,而信息的主要作用供各级领导参谋和参考。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从各种纷繁复杂的消息中选取和提炼对领导有用的信息。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4

  自从xx年我进入闵行五中以来,已过去有十三个春秋。十三年来,耳闻目赌了刘老师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十三个春秋。不求名,不求利,当了十三年的孩子王,每年都当班主任,没有哪一年落下。和刘老师共事了十三年,其中搭班五年。回想起过去的岁月,点点滴滴的记忆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一、注重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和学生、家长、老师的沟通。

  一开始,老师引起我吃惊的是同事的一句话:“老师本身不会骑自行车,但对于新接手的'班级,老师会在一个暑期里,依靠两条腿挨门逐户走访遍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是啊,看似简单不过的家访,是老师工作的起点和着手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深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对开展工作、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你可以经常看到老师在办公室里,在走廊上,在课下午休的时间里,和学生促膝谈心,用手机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班级的情况,沟通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老师还经常主动地向任课教师询问班级的情况:上课的纪律好不好,作业都交齐了没有,还有哪些学生的作业没有交,等等。班级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老师都尽量多方面、多渠道调查清楚,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好对症下药。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作业情况记录本,这也是学校、老师、家长的联系本,一种很好的一种沟通联系方式。每一天每一本上都有老师密密麻麻地和家长的沟通意见,老师把每一位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也从家长那儿得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时是我的物理作业没有交,我可能都没放在心上,老师做得比我还细致,不忘在联系本上和家长点明。通常是第二天,学生跑过来和我说明,或是补上来给我看。

  二、注重班风建设,注重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

  老师对于班级里出现的不良倾向,绝不姑息迁就。班级里有一个学生,自恃理科成绩不错,自己也有些飘飘然。对于班级的卫生打扫不屑一顾。那天草草扫好地,课桌也不去整理,就扬长而去,还说什么学生综合测评品德分不要又有什么关系。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当然要追查到底。后来被家长得知,被他父亲一个巴掌打过去,责令该生到校重新整理。这一巴掌,我想在该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时时起到纠偏改错的作用。老师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人品的养成。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5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6

  上午9点多,因为感冒而有点迷糊的我来到靖江一小,到了活动现场,看见听课席上已经放好了本次活动的素材,而且依据材料封面的颜色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区块,真好,我们听课的老师很自然地分好了组,我们要落实的课堂观察项目,自然也一一落实到了老师们的身上,这减轻了不少前期人员调配的压力。指定了四位组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我们进入了听课的环节。

  两位老师,根据“感恩”的主线,分别演绎了《同学,有你真好》、《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不同关注点的研讨课。对于课的呈现,我就不再多说。

  在课的运行过程中,我注意地在观察我们听课老师的举动,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次的研讨活动,实实在在地呈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状态: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在那里依据自己课堂观察的切入点,细细笔记、认真揣摩。这一次的研讨,在汲取闻堰镇小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我们主要从“教师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参与度、生成性资源的把握艺术、教师的行走路线|”等维度,对两堂课进行深层次的解剖,期望在这样的深入观察中,明确教师在课堂操作中的细节性亮点和问题,促使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

  整个教研活动完整的进行下来,我发觉,这样的教学研讨,老师们经历了“幸福的教研”,同时,老师们拥有了“幸福的收获”。这两个“幸福”,不是空洞的说辞,我觉得是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基点:

  首先,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投石问路向抛砖引玉”的转变。二月份,我们在闻堰镇小举行的专题研训活动,当时我们也是采用了分系类观察并剖析课堂的研究形式,但当时在我们还是首次介入,大家心中都没有什么底,甚至于对于课堂进行怎么的关注,都有些不太明确,因为,这样的分系列观察课堂,要求更细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丝毫不遗漏,否则拿出的结论就缺乏科学性。由于当时在活动预设中存在太多不清晰的因素,当时每个项目只安排了一位老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导致参与活动的教师面,达不到最广泛的程度;但是,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有具体的观察研究目标,因为有任务,所以我们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深入细致了,我们要在小组内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和个人观点,那么,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呈现出了“欣赏+研究”的姿态,这两者的结合,我觉得,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从发言的结果来分析,我们完全避免了曾经惯用的“这里好那里好大多都好+适当补充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之类的无关痛痒式的评点,而是在很客观地还原课堂原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家的认识与思考,这不是心血来潮的虚假忽悠,而是依据大家深入的课堂解剖基础上的集体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们真正走向抛砖引玉的理想研究,因为今天我们所提供的研究的载体,必将对老师们今后的常态教学产生观念上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影响。当一个教研活动每一个人都有事干了,而且确实有收获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外围关注向微观深入”的转变。在解析这一观点之前,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否认了原先我们所采用的教学研讨的形式,这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从中所获得的收获,大家应该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但是教研发展到现在,我们发现多年来不太有多少变革的运作形式,确实也让我们产生了些许的感觉疲劳,这样势必会让大家更加渴求精品课堂,因为只有精品的课堂大师级别的课堂,才能够触动我们老师的神筋了。但是,接触大师、接触精品的机会能够有多少?我们改变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因为抛开了许多潜意识里的束缚,让老师们真正意义上地去静心研究一堂课,在深入观察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着积极的思维碰撞,这很明显,这改变了听课者的一个常态,确确实实促使老师们从原先意义上的一个旁观者向着“我也是研讨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转变。这样的角色意识的变化,研究活动的整个环节,参与的热情自然就高很多了,因为关注点的`侧重不同以及微观深入,我们能够听到来自不同老师的不同声音,绝对避免了“感觉疲劳”弊病的发生。一个能够不断获取鲜活观点的研讨活动,怎么会不幸福?

  当然,在享受这一份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发现,在这一活动形式下,我们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调整的结点。

  首先,分块关注与整体把握,应该找到平衡。我们在尝试了新的教研模式之后,似乎完全丢弃了多年的传统。诚然,这样的分主题的关注剖析,能够使得教研活动更加的深入细微,但是,因为只有分的落实,没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使得们在研讨完后对一堂课的完整性把握没有了一个具体的思维。分块关注,在解决某一些的实际问题上,必定会产生神奇的效力,但是,这样的分解,会不会打破我们思维的完整性,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安排一批老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对课进行分析,这样,分合联动的举措落实,也许会产生更加全面的研讨的效应。

  其次,现象剖析与解析建议,应该侧重后者。从两次的研讨中我们不能发现,老师们在进行具体评点时,对于课的原型的解析,相对能够讲得更为细致周到一些,但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理性分析,相比前面的观察信息的说明,就要逊色一些。按照理想教研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得知其所以然,所以,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学习的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研讨弱势与困惑项目,力求实现突破。如果说我们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察是在为改变教师的教学常态、促进精致课堂的形成上积极服务,那么,随后的集体研讨,是在为我们的教研活动走向精致而探寻新的思维。很显然,就今天的研讨中,针对“课堂的生成与把握”这一研究的项目,成为了本次研讨活动的弱势。连续两次的活动,好像对于这一关注点的观察与解析,怎么都没有能够呈现出一个很理想的状况,无论是生成点的找寻还是生成建议的说明,都成为了一个很难一下子逾越的坎。为此,这就迫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能够跳出纯粹是听者的单一思维,与上课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学生一起感同身受,那样,也许对于生成的把握就更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

【研讨会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IT工作总结04-29

关于工作总结01-21

厨师工作总结01-29

注塑工作总结02-04

见习工作总结06-17

erp工作总结06-18

季度工作总结07-05

美工工作总结07-06

燃气工作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