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17 13:24:4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精华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精华15篇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

  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促进课题研究在学校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组的安排部署,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目的

  进行此项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一甄别,为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服好务,确保此项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对我乡一至六年级的63名数学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占25%,35周岁以上的占75%。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

  2、教师在职期间接受的专业培训:90%的教师是通过继续教育接受培训的,只有10%的教师是通过其他方式接受培训的。从调查数据看教师接受培训方式单一,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局限性。

  3、教师课后交流:90%的教师都能比较主动通过教研活动或在遇到教学困惑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而运用网络或博客进行交流的只占5%。从调查数据分析,教师进行课后交流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形式比较单一,仅限于本校或本区域内,缺乏与外部的交流。

  4、教后记情况:有95%的教师常常或每节课后都思考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经常写教后记的占40%。

  5、教学反思:有95%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较有效。90%的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的篇数在7—10篇。每年撰写教学反思性论文在1篇以上的占50%.没写教学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没时间的占80%。有50%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已养成习惯,而50%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教学反思。

  6你认为阻碍个人成长的主要困难:认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的10%,个人缺乏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的占10%。

  7、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10%的教师认为是准备公开课,10%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基础扎实、进修活动。

  8、开展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教学反思,多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形成长期的交流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

  开展教学反思不能够只把眼光停留在本校的资源上,应该建立立体的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思活动。

  (1)自主学习反思:教师根据自己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的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和文章。

  (2)师徒结对反思: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3)观摩研讨反思: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专题讲座反思: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6)网络研修反思: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解疑释难,促进研究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2、处理好教学反思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结合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重点,要明确提出每位教师每个月写4-10篇教学反思。抓住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况、实践思路、效果反馈、原因分析,,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一个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反思中应要求每位教师从“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个角度进行反思。

  3、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起规范的教学反思的激励机制,将教学反思与教师的晋级、年度考核、奖励挂钩,从制度上保障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实现。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巩固、强化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摇篮。新课程的家庭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改革不断推广的进程中,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过程性教学的大力提倡,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但是由于加强过程教学,增加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常常不得不缩短堂上练习的时间,相对地减少了练习量。为了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深化,教师就在家庭作业上加码。家庭作业就演变为教的强化和补充,学生迫于教师与家长的压力就疲于应付,不但缺少个性化的思考,更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设计活动化的课外作业,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希望通过实情调查,找出原因,并进行反思,进而探讨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我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和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全校4~6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学生问卷主要以班为单位进行发放,共发放学生问卷66张,回收66张,总回收率为100%。家长问卷主要以委托发放的方式,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若干学生,把问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让学生进行填写,发放问卷50张,回收问卷48张,总回收率为96%。在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数学作业是什么呢?他们怎样对待数学作业?

  1、学生问卷:

  我们一共设计了4大类13个小问题,内容涉及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评价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情况,对数学作业的情感态度等方面。

  从数据上看,老师是作业布置的主体,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数学作业量适中且难度并不是大,但由于作业量和作业内容的“一刀切”(统一性),因此,对基础性较好的学生和基础性较差的学生这两类极端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态度和习惯并不好。特别是遇到数学作业不会或完成家庭作业的后的检查上并不乐观。老师是批改数学作业的主角,同伴互批是不起眼的“配角”,因此,说明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还存在不足,这种批改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数学作业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传统型数学作业没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数据显示学生不喜欢的作业有应用题、计算题、试卷、预习、数学摘抄。他们喜欢课外调查、、数学游戏、小制作等有开放性、自主性的数学作业。

  2、家长的问卷:家长问卷表我们从家长对作业的关注程度和对学生的帮助两大方面,设计了12个问项:

  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心、帮助,他们只重视孩子作业完成的数量,忽视质量的把关,把分数看得过重,忽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们认为孩子的作业量过多且形式单一,基本上只有书上现成的题目,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灵性和思维,希望教师多布置一些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但是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并没有很大的信心,过分看重了老师的作用。

  四、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五、对家庭作业的探索与改革:

  1、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

  (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

  (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

  (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2、让数学家庭作业从形式上充满乐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或练习册上的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选择、改编或精心设计适合所有学生的各种形式的作业,如操作性作业、合作性作业、收集调查性作业等等,让学生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通过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来完成作业,都认为“自己能行”;使学生在做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能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这样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的情感得到体验。

  3、作业数量个性化,迭现层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增加了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

  4、作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评价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的最大发展。我校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只关注作业的结果,就是打打“√”、画画圈,写上“优(良、及格)”和时间。虽然也一些用心的老师写上“好”、“真棒”“有进步”等短语表示激励,但这样做法只局限于部分好的作业,而且没有期待性,学生看到不好在哪里。这种规格统一、没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学生不喜欢作业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思考作业批改上,如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批、学生批、取抽批、选择批,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免批”名额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行批改的能力。在作业的评价结果上,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它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3

  今日起,武汉中小学正式放暑假。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多所学校的暑假作业鼓励学生们离开书桌,走出家门,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实践。

  硚口区崇仁路小学五年级暑假作业要求学生们对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小调查,包括白色污染、大气污染、过度包装浪费、一次性日用品以及污水处理等,并通过绘制统计图表、撰写调查报告和数学日记来展现调查结果。行知小学的数学暑假作业要求孩子们统计家里的水费、电费、电话费等生活开支,撰写简单分析报告,为家庭开支提出合理建议。据了解,不少学校都以社会调查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暑假作业中有一项,要求学生们利用假期了解戏曲文化,画京剧脸谱、学京剧唱腔。一二年级学生收集戏曲人物故事或了解戏曲发展历史,看一场戏曲表演、模仿几句唱腔,再画一个京剧脸谱。高年级学生则需要采访一位戏曲演员,学一段戏曲名段并录下视频,动手制作戏曲道具,装扮一位戏曲人物。该校大队辅导员杨亮说,学校一直都有戏曲社团和戏曲课,希望学生通过这项作业将课堂戏曲学习延伸到假期,更深入地了解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

  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有一项连续布置了3年的暑假作业——行走在中国、行走在老家、行走在武昌。该校教导处老师翁葆华介绍,这项暑假作业可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时需为开支记账,考察他们的算术能力。孩子回老家需把家乡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武昌一日游线路设计”的作业,则要求孩子邀请家人和小伙伴来个“一日游”,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他们的意愿和思考。为此,特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对各个不同年级的16个班进行调查。

  二年级2个班,三年级2个班、四年级4个班、五年级5个班、六年级2个班。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调查分析

  1、你最喜欢的数学作业是什么形式?(多选)

  书面作业:44.6%

  口头作业:22.8%

  实践活动:42.4%

  其他:7.5%(口算、数学游戏、看课外资料)

  从这一情况分析,学生已经适应了书面作业的形式,对于口头作业,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很向往,但是认为这样的操作性有点麻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去调查、去动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时,你最喜欢老师布置什么数学作业?(多选)

  老师发下来的暑假作业本:54.8%

  数学日记:11.7%

  社会实践:41.2%

  其他:7.7%(实验、口算、无作业)

  从这里看,半数以上的同学选择了用暑假作业来陪伴自己的学习。但同样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学选择能够在暑假的时间里,调查访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同样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表达了能够在没有作业的情况下度过。

  3、当你看见老师在你的作业本上“加星”时,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开心:59.3%

  有点触动:32.9%

  无所谓:7.8%

  从这一数据分析:92%以上的学生还是对表扬有感触的,都希望得到表扬,同时通过表扬的激励,触动他们更好地学习。但同时59.3%的人是非常开心的这一情况离平常老师认为学生爱表扬的现象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样,7.8%的人对于表扬十分的冷漠,表扬在他们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学生不是对表扬不感兴趣,而是“加星”这种表扬的形式学生已经十分习惯了,触动不是很明显。

  4、平时,老师对你们完成作业的态度要求严格吗?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5

  回眸四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怀揣兴奋、幸福、渴求与希望的同时少不了怀疑、困惑与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积极应对、稳妥推进,低起点、小步伐、不停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基本态度。基于此,“有效性”问题成了我们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的聚焦点。在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强调“有效性”是否就是强调“双基”、是否要回到原来的课堂状态中?这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我们首先从调查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入手,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听了近50节数学课,有公开观摩探讨课也有朴实的常态课。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腑拾即是,而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三个意识的缺乏:一是缺乏学习效率意识,二是缺乏学习结果意识,三是缺乏学习感受意识。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针对性提出策略建议。

  一、缺乏学习效率意识

  现象1:挥霍课堂教学时间。一位老师上《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练习,先是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动”,等到题目抄好,几分钟已过去了。学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会儿,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学又大多“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节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学节奏慢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前准备不足,应该课前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却没有这么做,致使寸时寸金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另外,教学时考虑不周密,上台学生板演没有与学生在台下练习同步,毫不吝惜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节奏。

  现象2:盲目祛除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而沦为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守旧教师。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好像课堂上下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现象3: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对策建议:

  1、必须珍惜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课堂时间一定是学习时间。

  2、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些东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状况来定。

  3、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点拨、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选择、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二、缺乏学习结果意识

  现象4:顾“点”不顾“面”。不少教师上课为了赶速度,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叫的大多是成绩好,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多关注的后进学生(学困生)被冷落、忽视,致使“差”的更“差”。我问一位老师为何不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师说,如果叫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会“卡”住,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师的教学任务是预设好的教学内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学任务是把所有的学生教懂(会)。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愿关注或过多地关注后进生(学困生),是因为他们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他们把完成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把如何设法教会后进生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即便有这样的目标或意愿,也没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去达成。其实,适当降低一下难度,多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展示获得成功,这样不仅能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能激发持续努力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

  现象5:练习反馈不到位。好几堂数学课,教师在让学生练习后对习题作了分析,分析后只是让做对的学生举手。至于哪些学生做错了,错在哪里,分析后懂了没有,怎么解决这些不懂的学生的“不懂症状”,老师没有了下文。这样的教学流程怎么能转化学困生?

  成因分析:练习反馈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师对反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二是由于有的教师没有掌握反馈的基本策略。其实反馈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反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不仅要重视反馈,更要找寻反馈的良策。

  现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缚。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对教材中一些教学资源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依旧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许多教师不具备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他们过分依赖教材,以至于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敢补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有时教师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却不能设计更好的教学内容。

  现象7:教学要点(重难点)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教学时没有抓住重点、难点,时间没有化在刀刃上:该重点理解的内容没有好好引导学生理解,该重点训练的地方没有组织学生好好训练,该化解的难点,没有有效地启发学生化解。致使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学习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师教学重难点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观上可能是教师解读、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能力低,主观上则是由于教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地研读、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这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现象8:面上的训练量不够。在一节《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研讨课上,学生通过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接下来的5题练习中,老师都使用了同样的练习方法,出示题目——点名回答。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一直都没有举过手,而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孩子。这样的练习形式应该是低效的,只有几个优生在表现自己,没有给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差生也就不用动脑,听别人的就是,甚至他们跟本就不去思考,觉得反正没他们的事。不少教师在训练时只是让少数学生成为训练者,让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这样一来没有面上训练的“训练”效果难以明显。

  成因分析:教师对练的意识还是不够,没有对面上训练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练”才能得到检验,也只有“练”才能真正到位。看看、听听与练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要让面上学生都经历“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定会比几位优等生的表演,其他学生旁观(听)来得好。

  对策建议:

  1、推行集体备课。在个人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探讨课堂结构的设置、环节的安排,特别是对如何灵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2、树立新理念。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构者。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教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提高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还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生活情景的切入点,并对教材中的具体情节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导学。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作哪些调整,哪些题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作出恰当的选择。

  5、不仅要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考量学业成绩的智慧含金量,当然还要考量学业成绩获得的时间成本。

  三、缺乏学习感受意识

  现象9: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回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如, 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这节课上,在教学沏茶问题时,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沏茶的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这么细的问题就降低了思考的价值。不如教师直接问:“你要怎么做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节省时间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没有把握自主学习的实质。学生站起来发言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地思维,有没有独立地思考。2、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应该看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看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发展情况。

  现象10:不会合理地运用评价。几乎所有的课都没有了批评,课堂变成了表扬的舞台。笔者曾经就某一节课粗略统计了一下,教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这样的表扬实在过多过滥。

  成因分析:有的教师认为,传统评价学生表扬用得太少,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与赏识。课堂上出现了“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夸奖声,但是表扬过多过滥,评价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现象11:课堂纪律不佳。有部分教师执教的课堂学生纪律差,学生注意不够集中,且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东张西望的学生比例不少于30%:教师讲解时不好好听,同学回答问题时更是不能专注倾听,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课堂纪律不佳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当然不能完全怪罪现任教老师,以前的任课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责任在于没有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切实抓起来,对学生应该具有的上课规矩没有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加于训练。有的老师对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学生上课应遵守必要的纪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两者没有很好地把握处理,以为重视了前方面,对后方面不能有过分的要求。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对立矛盾,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当然,也不否认有的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高,驾驭控制课堂秩序的本领不强。

  对策建议:

  1、善于激活学生思维。灵活创设具体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思维状态。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节好课应该越教问题越多,教师应该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学中本质的变化。

  3、采取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定期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反思、感悟。对学生而言,过多地表扬并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要把言语上的表扬与学生行动上的指导进行有机结合。

  4、采取客观评价。课堂上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6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1、 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2、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3、 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

  (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

  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为什么喜欢数学?

  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

  3、 为什么不喜欢数学?

  A.上课不生动

  B.数学太难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

  4、 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 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

  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

  6、 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

  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

  7、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

  8、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9、 上数学课有意思吗?

  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

  10、 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11、 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

  12、 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3、 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

  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

  14、 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15、 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注: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7

  一、心理轻视,思维出现偏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

  学生的解法有两种:

  ①12÷3 = 4(米)

  ②12÷(3 + 1) = 12÷4 = 3(米)

  以上两种解法中,解法①是错误的,解法②是正确的。

  出现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根本没有仔细地去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锯成3段”,所以出现“12÷3 = 4(米)”的错误结论。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简单的情景图,以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给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心理畏惧,信心自我丧失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起来,不想再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题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学生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选择放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例如: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 - 、×或÷,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学生的填法有:

  ①2 + 2 - 2 = 2

  ②2 - 2 + 2 = 2

  ③2×2÷2 = 2

  ④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减计算或只含乘、除计算,都按规定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符合题目要求,结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计算,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题运算顺 序的干扰,部分学生把它的运算顺序定势地理解为2 + 2 = 4→4÷2 = 2。这是明显的运算顺序上的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的教学,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教给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要正确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四、思路狭窄,思维焦点错位

  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焦点转移到关键条件上,导致思维焦点错位,便会使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例如:运一堆煤,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3吨的小货车运了5次,还剩2 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只有把大货车运的这一半先求出来,再和小货车运的3×5 + 2 = 17吨相加,才能解决问题。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

  看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分析题中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8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全区新一届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对象

  20xx年9月,我们对全区9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质量调研,参加这次质量调研的学生有1415人。

  三、调研工具

  这次调查的工具是: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试卷20xx.9。调查工具由区教研室小学数学组编制。编制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和第十一册。

  四、调研分析

  1.总体情况。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33道题。其中第一大项4道题是计算能力的评价,包括分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数乘加(减)计算、分数连乘和运算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运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第二、三、四大项20道题是对概念掌握水平的评价,以新学的知识为主,适当渗透了五年级下学期的主要知识;第五大项2道题是评价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和绘制统计图并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第六大项7道题是评价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加这次期初质量调研的1415名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情况如下:

  表一: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各大项情况统计

  项目

  计算部分

  概念部分

  操作部分

  解决问题部分

  正确率%

  正确率%

  92.1

  86.7

  76.7

  80.0

  85.8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和有关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分别达到:92.1%(计算)和86.7%(概念),其次,学生对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十册的统计和长、正方体的认识等也掌握较好。但是,学生对手脑并用移小棒的实践操作题、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概念题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体分析。

  (1)计算能力。

  表二: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计算能力学习情况统计

  题号

  1、口算

  2、脱式计算

  3、解方程

  4、文字题

  正确率%

  97.6

  93.1

  91.2

  87.4

  这次测试口算能力的有8道题,测试笔算能力和简便计算的有5道题、解方程有3道题、解文字题有2道题。从表中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确率达97.6%,有16个班学生的正确率在98%以上,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口算的训练。有关分数乘法的笔算,包括简便计算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学生学习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确率达93.1%,即使相对薄弱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学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的学习水平也比较理想,平均正确率分别达91.2%和87.4%。

  从学生卷面看,计算部分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①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或数字,弄错运算顺序。

  ②书写不规范,解方程格式不对,写倒数用了等号连接。

  ③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概念理解。

  表三: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概念学习情况统计

  项目

  填空(88.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率%

  99.4

  97.0

  93.8

  50.2

  93.6

  86.5

  90.3

  89.5

  63.3

  86.1

  项目

  选择(84.7%)

  判断(82.8%)

  题号

  1

  2

  3

  4

  5

  6

  1

  2

  3

  4

  正确率%

  98.8

  92.0

  68.9

  84.9

  76.9

  86.5

  83.7

  94.0

  90.8

  62.5

  这次测试概念掌握情况的题共有20道题,其中填空题10道、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五年级学过的数的整除和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数乘法意义的填空题第2、3、5、8小题,选择题第1小题,判断题第3小题正确率都在90%以上,说明本册单元基本概念教学是比较扎实的。此外,有关五年级所学的基本概念学生掌握得也较好,如考查分数意义理解的填空题第1题,正确率达98.8%。;考查数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题第7小题正确率达90.3%、判断题第2小题正确率达90.8%。

  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个别综合性高的概念题学生正确率明显偏低。主要是填空题第4小题(50.2%)、第9小题(63.3%),选择题第3小题(68.9%),判断题第4小题(62.5%)。填空题第4小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方体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3个知识点,造成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单位名称的变化。选择题第3小题综合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画图识图3个知识点,一些学生看不懂图意造成错误,反映出分数乘法意义教学中教师画图时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过程不够清晰。

  (3)操作能力。

  表四: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情况统计

  题号

  1

  2

  正确率%

  59.2

  88.4

  这次测试操作能力的动手动脑题共有两道题,第1小题移小棒是一道开放性操作题,这道题既测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2小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学的绘制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从表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绘制、分析条形统计图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达88.4%,全区有三分之二的教学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题移小棒失分较严重,平均正确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平时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学生对这种题比较陌生。

  ②平时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缺乏对图形变换的想象能力。

  ③教师阅卷有误,把移动3根全部看作移动2根判错而扣分。

  ④参考答案不全面。

  (4)解决实际问题。

  表五: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情况统计

  题号

  正确率%

  89.1

  90.1

  86.9

  80.1

  64.5

  91.1

  63.9

  调研试卷设计了7道题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第3题和第5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所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掌握情况外,其余5题都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其中,第1题重点测试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第2题重点测试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看出,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确率达80%。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理解题意,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题的平均正确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确率超过90%,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确率还不到75%。我们希望这些班级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例题教学要扎实,突出解题过程的指导;二是练习设计要精细,强化基础并兼顾提高;三是辅导学生要耐心,及时查漏及时补缺。

  五、调研结论

  1、调研结果表明,本届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看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计算能力、统计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都在88%以上。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教学。

  2、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虽然还比较大,但是存在明显缩小的趋势。这次调研考试校与校之间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与班之间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级期末考试相比分别缩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毕业班教学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给后进学生补差上是有效的。

  3、从学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级数学教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一册第一、二单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好。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4、学生在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验算等)、动手实践、综合应用概念以及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学校甚至还比较严重,希望各校通过这次质量调研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研究上还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一些教师对练习设计缺乏研究,机械练习多而有变化的综合性练习少。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9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收集并呈现有趣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将动画片中的有关数学的内容剪辑下来,在课前或者课间播放,既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又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二)套构的方式强化数学模型:

  套构的方式与类比的方法类同,是根据两类或两个对象的相似或相同点,推断他们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类比思想可发现新问题,所得结论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可为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为思维指明方向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极为有利放而类比是数学发现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结构特征上、数量关系上、算理思路与思想内容上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教学。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类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这个题的解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各个加数依次相加,最终得出结构。也可以用加法交换率将算式进行加数上的`调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构加法交换率在连加算式中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套构既定数学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三)逆向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首先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其次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最后有利于排除惯常思维过程中。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例如,张兰在暑假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在第一周,他阅读了一本书的一半少40页,在第二周,他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他阅读了30页,至此全部看完。问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利用逆向思维来解答,第二周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阅读了30页看完,即30页加10页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页;剩下的书页数是80页;第一周阅读了书的一半少40页,即比80页少40页,也就是第一周阅读了40页。所以这本书总共是80页加上40页,等于120页。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堆。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人们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时,其最大的动力是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识到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其生活带来益处,所以要努力学生,最终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相反,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情景,能够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够稳定挂图。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必须靠高效课堂来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但这一理念要内化成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却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现象,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

  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只见老师讲课,不见学生动脑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6、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

  7、 分层教学落实不到位,习题设计没有梯度,致使好学生吃不饱,浪费了宝贵时间,而落后学生又跟不上,丧失积极性。

  课堂容量较小,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缺乏认真研究,内容设计较少,又没设计上足量的练习题,致使课堂容量小,课堂后半部分师生无事干。

  教法不灵活,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在讲解、分析、提问,牵着学生走,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活动的时间少,体验不到成功的愉快,不能够主动学习。

  电教手段效果不好,作用代替小黑板,动变内容少,起不到突破难点、直观思维的作用。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追求高效课堂。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

  什么是高效课,简单地说,我们所探求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效率高、效果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课堂教学,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教学。即所用时间与完成任务量成正比,教师要在限定时间内让尽量多的学生学会、掌握尽量多的知识。

  2、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益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能将知识和能力延伸迁移,会学、善学、乐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3、高效课堂教学应包括“高效地教”和“高效地学”两部分。教师在进行“高效地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激情愉悦“高效地学”。只有两者紧密三、如何做到高效愉悦教学

  要真正做到高效愉悦教学,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下功夫,并且贵在坚持,常抓不懈。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向教法改革要高效

  新课程理念倡导“分类要求、分别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应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的知识内容,一节课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实践、实验、讨论、辩论、思考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向组织教学要高效

  组织教学包括课前与课中两方面。课前组织教学包括: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前或教室内站好,一是组织学生到教室坐好,并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二是自己心中默默整理一下讲课思路,这样,师生都做好课前准备,进入教与学角色速度自然就快了,效率就高了。而在课中组织教学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环节的合理设计,二是学生学习秩序的管理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是否高效。

  3、向基础教学要高效

  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点拨,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活动感悟,只有夯实基础,一步一个台阶,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4、向学生自我管理要高效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更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群体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好方法。我校实施的小群体管理,能促使小群体内好中差学生兵教兵,兵强兵,达到共同进步,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

  5、向教师魅力要高效

  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是优质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教学生学习,自己首先要善于学习,要有不断成长的渴望,不但向书本学习,更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技能,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提升教学艺术水平。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完美的做人品格,公正的做事品格,以及坚强的意志品格,用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7、向情感管理要高效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注重与学生沟通,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认同你、亲近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互合作学习,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8、向集体智慧要高效

  新课程理念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变成自己的教案.可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集体智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都要对班级负责,每个人都有管理班级的义务。所有的科任老师形成一个班教导组,拧成一股绳,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让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级学风正,自然能提高课堂效率。

  9、向精选、分层设计练习要高效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筛选课内外作业,设计一些与当堂所讲内容相关的典型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避免了习题的机械重复,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还能突出重点,保证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外,学生有差异,统一布置作业,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作业要分层布置,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再嵌入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理论水平,科学的教学方法,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目前父母普遍忽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分数上,经常为孩子考不好着急,很少为孩子没有好习惯着急,或者虽然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慌张不细心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如何合作,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因为有着它独特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因此,我们围绕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查习惯现状展开了研究。

  一、调查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调查具体目标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数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做完题后进行检查、验算,找到错误要进行订正,这也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表现。我们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查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具体目标是:

  1、通过对学生自查现状、教师教学引导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况三方面的调查,发现学生自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为培养学生自查习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作好铺垫。

  2、通过调查研究实现对学生自查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责任感。

  3、经历调查分析促使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中形成“正能量”,促进教学互长,营造师生之间良性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xx年10月。

  对象与范围:西安市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至八班,每班随机抽取十名学生及家长,部分教师。

  2.调查方法

  问卷法:学生问卷、家长问卷。

  观察法:随堂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测试情况。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及家长交谈。

  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

  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与实际行为,其中包括学生数学学习状态,课业负担状况,学生自查习惯的实际情况,家长在督促学生学习方面的行为与方式,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自查习惯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学生自查习惯现状分析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周密调查,走访了一线的数学教师,与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交谈,随机发放80份家长问卷,80份学生问卷,并全部收回,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自查现状令人担忧。

  1、忙于学习,无暇思考,动力欠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充沛的精力是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保障。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只有16.2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80%的学生都需要老师或家长的一些督促和帮助,还有3.75%的学生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失去了督促和检查则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仍然处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97.5%的学生经常会参加课外活动或学习,仅有2.5%的学生没有参加课外学习和辅导。我们来算一笔账,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学生在校时间按5小时计算(不包括学生校内外托管时间),一周为25小时。据调查高年级学生在校外学习时间通常在10小时以上,我们按10小时计算,则学生一周在校内外上课时间长达35小时,相当于一周7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学生的在校作业时间按每日一小时计算,课外作业时间通常也为5小时,再加上每日读英语至少15分钟,共计约12小时。这样学生一周内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时间总计约为47小时,约占一周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通常不得少于十小时,约占一周时间的二分之一。那么学生还剩的六分之一时间在干什么呢?吃饭、洗漱、准备、上学、放学……学生基本处在忙于应付所有学习任务的状态,在这一状态长久的影响下,致使学生们无暇思考:“我为什么而学?”“我该怎样学?”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2、重视成绩,轻视引导,氛围欠缺。

  从学校教学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理念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如何利用日常练习、作业、测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关注不够。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过于关注题目的答案本身,对于学生出错的其它客观或主观因素(例如:环境、心理、情绪、行为习惯等等,其中也包括学生自查习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隐性的学习力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社会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响下,多数学生和家长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学,为孩子营造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成绩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在课改和教育导向的正确引导下,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逐步被扭转,但成绩依然是学生学习评定的硬指标。为此家长们努力实现自身的最优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学习严格把关,往往将作业检查的任务,甚至测试反思大包大揽,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指导。表面上,当日问题当下解决,但长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成为的做作业的机器,计算的工具,不愿自查,只是坐等家长的评判,而这使得家长们也骑虎难下,也叫苦不迭。

  据调查经常监督检查学生每日作业情况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83.75% ,在测试后为孩子查找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高达90%,而在家长眼中学生具有日常自查习惯的仅占调查总数的13.7%。过于关注成绩,轻视对学生的自查引导,学生们缺少自查的氛围。

  3、流于形式,难成实效,方法欠缺。

  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留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他们急于完成学习任务往往忽略自查这一环节。在课堂练习中,只有答案不同才会思考错因。在交作业后,见到老师批改的错号才会找自己解决问题的误区,缺乏自查意识。因此,在考场上,总有些学生答完题无所事事,折纸、画画、玩尺子。多数同学的检查可以用一个“看”来概括状态,看来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任时间从身边滑过。尽管有一些验算的同学,与其说是在验算不如说是二次计算,自查方法明显欠缺。

  据调查,学生具有数学预习习惯的占调查总数的40%,学习后及时复习的占11.25%,能自觉自查的占27.5%,单元学习后,测试后自查的学生分别占22.5%、46.5%。学生自查意识淡漠,自查方法单一,很难实现有效自查,就不能经历自查过程,体验自查优势,难以形成自查形成的良性循环,提高数学素养。

  三、解决学生自查现状的对策。

  由于一方面,时下常见的做法是教师布置完作业,总不忘要求学生让家长检查签字,这样既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削弱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淡化了他们心中的责任感,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面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由于对作业失去了热情,往往是只要完成作业就万事大吉,不愿关心作业完成的质量,更不愿去反思从作业中得到什么启示。再就是,在数学检测中因为不会进行自查,任时间匆匆流逝,而学生无所事事。针对学生自查习惯缺失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作以尝试:

  1、引导自查,领略自查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查,反思和小结有效的自查方法。当然教师在每节课都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和练习的量,课堂的承载量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练习中的某一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归结自查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通过观察板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查方法并加以归结,看图形特征,想面积公式,验计算结果,对单位是否一致。

  2、家校沟通,营造自查氛围。

  在家庭作业这一环节,关于作业自查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呈现的形态是学生草草检查流于形式,家长检查才是实质。在学生自查时家长更有甚者在孩子旁边不断提示,指指点点,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而学生本存的一丁点儿自查自信也被家长的一声怒斥和好心指点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长,相信老师。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自查成果,教师定期在家长中给予方法上的引导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长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自查氛围。

  3、及时鼓励,体验自查效应

  无论是课堂练习中,还是在作业中,教师都应作一位善于观察的引路人,发现学生自查行为应及时肯定,对于学生收获自查成果,教师更应大力表扬,引导学生去浮躁,静思考,运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细心自查,让“正能量”扩散开来,使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习惯和自查习惯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感受自查的带来的良性效应,促进自查方法的呈现多样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习惯的养成常态化。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2

  我于20xx年11月16日被分配到xx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为期6周,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美术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小学美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教育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所使用的大多数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美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美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非主科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美术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都不会影响到自己成绩的高低。因而,你让他们回家画画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画。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这节美术课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小学的教学中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减少了教师板书所浪费的时间。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学生大多爱看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很清楚,这就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相对减少了。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比绘画能力的提高重视得多,因为创造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对人生产生较大影响的,而动手能力却是家长们过分重视的。调查中,教师采用的大部分是通过提问和回答,讲出和画出自己想法这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方法。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很少会亲自动手来画给学生看,因为这样会容易导致学生临摹教师的绘画方法,从而导致学生自己没有动脑去想自己该怎么画。所以教师就更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工具——电脑、电视等,从而从审美和创造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她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学习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美术。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画家,美术学得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低也不会受到家长责怪。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想学好美术的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毕竟小学生也许还是不断需要被一些新鲜事物来刺激一下的。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调皮,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学有所成!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3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设计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 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 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

  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种家庭作业就要求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如: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有必量的物品,也有选量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3、自主性作业——自选、自编、自批家庭作业。传统的家庭作业,都是老师布置,学生做。长期的家庭作业模式,养成了学生等待家庭作业的习惯。怎样做,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家庭作业的主人。如,让学生自选家庭作业、自编家庭作业、自批家庭作业。自选家庭作业,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课本上的练习作为家庭家庭作业;自编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某节课的内容为全班同学设计试题,并写出答案作为家庭家庭作业;自批家庭作业,就是把某一次的家庭作业与同学交流,让同学当一次小老师批改,第二天再交流,学生成了家庭作业的主人。

  4、开放性作业——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 在开放式的家庭作业练习中创新。一题多法,一题多解。如,画一个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探讨,只要底乘高除以等于24平方厘米就可以(也就是底乘高等于48平方厘米即可),有无数解,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2、 在阅读中创新。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的故事对小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布置一些阅读家庭作业,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充实头脑,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把“兴趣”、“操作”、“自主”“开放”设计在家庭作业中,有效释放学生的创造性能量,促进学生在心理上认可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从而实现家庭作业的实效性、高效性。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4

  根据我校的整体工作安排,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全区十三所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数学教研室三位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逐年深入听课。共举办了121场讲座。总的来说,所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这项调查。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意识。显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理念正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育和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稳步发展。详情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成功在于达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淡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知识和技能目标作为基础和突出其地位的重要目标。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全面而扎实的,他们可以及时地扩展和拓展相关知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掌握学生知识和训练学习技能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课堂都是平淡、扎实、有效的。

  (2)注重过程和方法目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说明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主体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释。老师精心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有趣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运算、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来尝试和探索新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东升的、实验的侯曙光、育才的邓、广场的、牛心台的赵大勇、春明的孟春元、高台子的等老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效数学活动等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上的课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把数学做的很透彻是值得称道的。老师已经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理念;。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及时恰当的熏陶和感染。找准时机,不要刻意进行与课堂教学没有联系或者牵强附会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方法得当。虽然今天的数学教学受到纸笔考试评价的制约,但大多数教师并不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但他们仍然可以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这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和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使人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和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采用新课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问题情境& mdash& mdash建立数学模型& mdash& mdash讲解应用扩展结构模型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清晰,注意各要素的和谐。并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1、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有所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大多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造一些有效、新颖、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发现、思考、提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因为创造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数学生活引发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大多数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建模活动。特别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教师可以掌握各个领域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个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紧紧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核心,借助直觉,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的主动过程,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教授的圆柱体表面积,东升的王申云教授的四边形分类,赵娜教授的辨向,连峰的马世炎教授的理解路线都体现了这一领域的教学特点。在统计与概率部分,统计学概念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连峰的王澍三年级教《均值与方法》,连峰的刘二年级教《统计图》等。,都非常重视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并重视学生个人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经验。教学效果不错。这两个领域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建模方面做得很透彻。

  3.说明应用扩展的设计是有层次和层次的。它既考虑所有人达标,又注重个体发展,有数学的深度拓展。老师在这个环节一般都会精心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清晰自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度把握每个环节的教学,并以此为重点。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尊重教材和灵活控制教材结合起来。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灵活性更强,这无疑对教师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春明小学的刘茜、辛鸣小学的杨军、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云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尊重并善用教材。同时,根据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实际和个人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思维丰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概念教学的突破。数学概念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从浅入深,新概念逐渐形成。还原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只要会使用,而这种使用只是通过大量实践才形式化的,大多数学生只有一点知识,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应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此,把握概念的本质,分析概念的内涵,对于真正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概念教学,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成功的教学。高太子严复老师讲授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下,充分理解物体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概念。学生对物体表面、闭合图形及其大小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再比如,很多老师上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和认可分数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在折叠、绘画、绘画过程中分数的意义。进入概念的本质理解是令人欣慰的,它不再是一种形式记忆。

  (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视听教学设备,通过精致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东胜小学、莲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辛鸣小学、大禹小学的教师对现代电教的利用率较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视听教学。很多老师自己做课件。这说明教师意识到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具备一定的现代视听技术。

  虽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各个学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关注,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层面予以关注。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很少有精彩的高潮,更多的是普通的高潮。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同一所学校和不同学校之间都很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需要深入研究。

  阅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辑意图,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教学中的许多事情都依赖于教师潜心学习,从而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注重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调查中,我们感到教师没有吃够课本,没有把握教学目标,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有些老师需要改进,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它所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刻。此外,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不仅呈现数学知识,还涉及到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以集中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分散的方式出现。老师对这个把握不够。

  (三)对形势的认识和创造有待提高。

  情境教学深受教师喜爱。很多数学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然而,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表现在:一是情境是为了生活情境,许多教师的生活情境的独特性误会让全班觉得生活的内容太一般化了。上课之初,问题情境创设尤为突出。似乎从学生已有知识的积累中获得的重要数学情况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是非常罕见的。其次,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缺乏有效性。情境与数学内容关系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兴趣。有些情境中蕴含着数学思维,但教师使用不当、漫不经心,缺乏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太低;概括。

  教师在课堂上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他们的积极性已经下降。教师倾向于理性思考,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把握。但是其目的、时机、过程的设计都不够好。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缺乏学生在小组合作前独立思考的过程;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合作,解决问题失败。③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体现在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老师的评价是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是每一个重要部分的点睛之笔。德国教育家狄多修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巧,而在于启发、唤醒、鼓励。&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准确、到位的评价,会引导学生往准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觉教师普遍淡化了评价活动的设计,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的即时评价,大多是表面的。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评价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够重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做出有效的评价。还有,老师的教学机智不够。

  (六)缺乏数学活动经验

  在一些低年级的班级里,发现学生们忙着东拉西扯,教室里凌乱嘈杂,这就是&活动&是外大于内,手脑脱节,目的性差。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但有活动但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就会丧失。中高年级学生不缺乏活动的目的性,但活动体验的深度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思维较少。缺乏创新和个性。

  (七)预设太强

  课堂教学没有良好的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动态生成,注重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基础。老师展示了什么

  第一,加班教学。在一堂课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加班上课,有的老师则后悔自己没能完成全部内容。

  第二,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代关注不够。第一,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有些内容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产生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想法的欲望不够强烈。来自自我生成的东西很少,一是说明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学生现有一代老师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关注起来往往是大大咧咧的。按照既定和预设的教学进行。

  第三,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大多被动听课,被动执行老师的指令,鲜有新鲜的课堂教学出现。

  (八)课堂缺乏深度思考。老师对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想性,要有思考的价值。不应该随便回答,应该经过一番思考后再回答;问尽可能少的能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最好不提。大部分课堂老师问很多问题,学生都能顺利回答。经过慎重考虑,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足以说明学生经历了数学思维,获得了数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很少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大多是有形的、无效的。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有思想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研究。

  (九)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教师有一定的视听应用意识和操作技巧。然而,现代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电教的使用不能满足促进教学的需要。为了电教而电教的现象仍然是普遍现象。

  三、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数学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热爱数学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根植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积极的自我提升,对工作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数学才能快速发展。实验小学密书教案中侯曙光老师足以震撼你真的很努力,不愧是市级优秀教师。东升的王申云做了精致有效的课件,不禁让你赞叹& mdash她的课件已经进入各种网络,成为共享资源。高台子的抓紧时间和别人交流学习教学问题,育才小学的邓花钱买了一个学习网站,一直到现在。这些都让你觉得他们是在为进步而奋斗的人。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理解和行动是需要被认可的。作为领导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给予教师积极的关注和鼓励来发扬光大。

  (二)利用好校本教研的便利位置。校本教研非常有效,可操作性很强,关键是领导要多加重视。据了解,我区春明小学、广场小学、辛鸣小学、高台子小学、莲峰小学都非常重视数学的校本研究。从开学开始,他们就以课堂教学观察和讨论的形式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未来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教师重视具体操作方面的研究和专业指导,脚踏实地地学习,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专项研究和实体实验

  鉴于以上调查的利弊,可以说,经过近五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熟。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师的心中。我们要研究的是通过专题进一步优化课改实验。我们在一些领域的一些内容的操作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在各个层面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如使用自制的视听教学法,在学习内容领域的研究上,如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教学,空间和图形部分都有效地经历了过程学习,包括概念教学的突破,而我们的不足,如来自内容领域的,需要进一步探讨。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效果,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要上下结合,齐心协力,以专项研究为切入点,扎实实验。

  (四)加强骨干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总有一些老师站在最前沿。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老师,充分利用这些可用的资源。每个学校都有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学科教师。重视学科教师建设,让骨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普通教师快速成长。从我区层面来说,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充分发挥名山数学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科骨干。用在整个小区和我们学校。此外,本学期选拔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将促进我区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领导要充分发挥肉类替代品的作用。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调查结束后,我们三位研究人员将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我们下一步的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全地区开展专题互动研讨。

  利用名山师范学校的网站和名山区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作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导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以各责任年为单位,开展各责任年要求的教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在不同的年份上课,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每个人都会开展适合自己年份的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的有效性。

  以上反馈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5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学习困难的做法与体会。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目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与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导致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 截,每锯断一次需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 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为×(120÷6)也就见怪不怪了。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 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从“人需要各种营养成份,才能健康生长”,“战士需要各种武器,才能打好胜仗”入手,启发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对线段图的观察,感知中发现:调换后蓝墨水多的40盒与〔〕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红,蓝墨水的总盒数。这样,学生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借助线段图与其它手段参与审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

  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与,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五,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米)。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 ”“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六,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07-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11-01

关于数学的调查报告02-16

数学教育调查报告05-15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1-17

小学作文调查报告05-15

小学数学实习总结12-31

小学近视情况调查报告01-29

小学调查报告15篇11-13